2013-07-22

別讓真相沉入海底!避免更多海洋生物犧牲

觀看影片:鯨鯊之死(下載點1下載點2下載點3下載4

國立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圈養展示8年的「二號」鯨鯊,本(7)月10日在屏東竹坑港附近野放後,六小時內兩度擱淺,負責野放的海生館及其BOT廠商--海景世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完全沒有任何追蹤、應變措施;導致鯨鯊第二次擱淺於岸上近三小時後,已凶多吉少。在現場無人敢判定牠已死亡的狀況下,最後仍被以繩索套住尾部,以漁船硬生生拖離海灘、拖向外海。館方檢討說:野放「不算成功」,但經「第三度野放」,鯨鯊已「順利游向大海」!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海龍王愛地球協會等團體,今(22)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海生館的檢討完全是「避重就輕、模糊焦點」,迴避鯨鯊野放失敗的真相,並且不敢承認野放工作完全受制於BOT廠商—海景商業公司,導致一步錯、步步錯!

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說:海生館不應繼續模糊野放失敗問題。就當日研究會所能紀錄到的影像,及現場其他影像紀錄者的觀察,均顯示:鯨鯊在被拖到外海前「泄殖孔已流血」,漁船綁住尾鰭拖行過程,鯨鯊魚肚已翻白朝上,毫無掙扎!繩索鋸斷後,鯨鯊便直接下沉!

鯨鯊屬「軟骨魚類」,若龐大身軀無法「”完全”浸沒在水裡」,在缺乏浮力的情況下,魚體的軟骨結構無法支撐本身重量,將導致體腔臟器受到擠壓,對魚體造成致命影響。 野放當天11點多鯨鯊被漁民發現第二度擱淺,當工作人員抵達現場時,見到鯨鯊離水躺在礫石灘上,嘗試想讓鯨鯊儘快回到水中。

根據美國與墨西哥學者合作有關「鯨鯊濾食解剖學」(feeding anatomy)的研究,一尾體長4.4公尺的鯨鯊每小時可攝入326立方公尺水,6.2公尺的鯨鯊每小時可攝入614立方公尺水[註1]。且根據海生館野放計畫資料,鯨鯊屬「軟骨魚類」,若龐大身軀無法「完全浸沒在水裡」,在缺乏浮力的情況下,魚體的軟骨結構無法支撐本身重量,將導致體腔臟器受到擠壓,對魚體造成致命影響。鯨鯊第二次擱淺時,將近三小時曝曬於烈日下,魚體完全無法浸沒在水中,不僅無法攝入足量水份、缺氧,其自身龐大的重量更早已造成器官的損傷!

.....詳見全文

社團法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All rights reserved by EAST 立案證號:台內社字第八九〇九四〇〇號 法人登記證號:110證他字第35號 (02)22369735~6 02-23651701 eastfree@east.org.tw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162號3樓之3
劃撥帳號:19461051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網站協力:拾穗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