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1-29

「動物與社會」電子論壇:第一期

主題:動物喜歡的新聞(YES!)與動物不喜歡的新聞(NO!)-簡析與討論

NO 01 文化局要在動物園大門附近建「聲光科技」水公園?/91.1.12

YES02 輻射龜走私闖關被查獲/91.1.15

NO 03 屏東長治鄉民飼養黑熊交配繁殖第四胎終於生下小熊/91.1.15

NO 04 肉雞大量互啄、脫毛、死亡,學者判斷管理不當/91.1.15

NO 05 WTO嚇死人,正港台灣土雞,也有宅急便/91.1.16

NO 06 政院通過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保育類動物活體與製品入列/91.1.17

Yes 07 歐盟獸醫委員會表決,禁止進口大陸含氯黴素禽畜魚蝦類肉品/91.1.26

No 08 南韓國會議員爭取立法吃狗肉動保團體聯合抗議/91.1.29

NO01 文化局要在動物園大門附近建「聲光科技」水公園?/91.1.12

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邀請動物學者勘查動物園大門附近,約0.36公頃廣場用地後,決定興建結合「聲光科技、公共藝術和水文教育」的水公園。讓市民休閒時「得到精神鼓舞,又可和動物園功能相輔相成」。(見91.1.12中國時報19版陳盈珊,自由時報13版陳慧瑩,聯合報19版蔡惠萍等報導)

簡析

動物園有沒有動物福利?從動物與人(遊客)所分配的空間比例就可以瞭解。動物們可是「一輩子」就只有那些空間,而且幾乎每隔5天就要被「大肆的喧鬧和觀看」兩整天!動物們希望「文化局」除了關心市民的文化以外,也能關心一下「台北市民與動物互動」的文化!至於動物學者只關心「市民休閒」,卻忽略了動物園裡動物的「動物福利」--動物們是一想到就有氣!牠們只希望人類「結合聲光科技」的吵鬧文化,不要讓牠們原本已經夠沈重、夠緊迫的環境更加沈重、緊迫!

>> TOP

YES02 輻射龜走私闖關被查獲/91.1.15

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護小組1月15日凌晨在中正機場查獲罕見走私保育類野生動物,包括輻射龜、黑珍珠巨蜥等,市價超過千萬。(見91.1.15勁報5版王郁惠,中晚7版陳世財等諸報導)

簡析

珍稀野生動物走私被查獲,往往只是冰山一角,或是業者故意洩漏的一點「湯頭」,但仍值得野生動物同胞們,給予「野生動物保護小組」一些鼓勵!不過如果:

1. 報導中能提到「產地國」讓這批保育類野生動物鑽漏洞「出國」,是如何的「不負責任」!將會更有教育意義。

2. 報導中能提到國內「進口」商有沒有可能被「循線查獲」?將會對「野生動物保護小組」的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3. 報導中能提到這批動物的走私,不但涉及原棲息地物種的盜獵行為,可能已造成無數動物的傷亡,同時也將危及台灣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等,則這則新聞就更為完整了。

4. 報導中能提到這批動物長途運輸所遭受的「不必要」之苦。他們的包裝、運輸方式,更是對動物福利的嚴重剝削!那麼這則報導的深度就沒話說了。

>> TOP

NO03 屏東長治鄉民飼養黑熊交配繁殖第四胎終於生下小熊/91.1.15

此涉違反野保法,可罰一至五萬元。但地方政府認為其係合法登記飼養,未營利、展示,又是自然交配。將讓小熊「報戶口」,輕罰飼主。農委會則考慮修法。 (見91.1.15聯合報6版翁貞霞、駱焜祺,民生報A3版郭漢辰,東森新聞凌安屏等諸報導)

簡析:

不久前,「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也傳繁殖黑熊成功,但他們聲稱「民間飼養寵物的行為」,無法與之「相提並論」。雖有合理化自己的意圖,但也有和「飼養寵物」劃清界限的效果。

固然李姓飼主既不營利也不展示,從電視新聞上看飼養空間也相當寬大。主人和仍在「做月子」其間的母熊仍能親近接觸,好像人與動物的互動還算和諧。

然而,已被飼養13年的一對黑熊要回到森林已經很不容易。在圈養環境出生、長大的小熊更難回到山林「過他們自然的生活」。人工圈養的環境再好,也比不上大自然的遼闊、舒展,以及擁有表現自然行為的自由。人類看到黑熊繁殖成功而喜孜孜,卻沒想到小黑熊的活動空間從小就被剝削,且在自然環境中所可以自由展現的天性更是嚴重被剝奪!

媒體以瀕臨絕種的黑熊被人工繁殖成功,當作「生態保育成功的新聞」來處理,完全沒有探討人工飼養野生動物背後種種複雜的問題,動物朋友們覺得很可惜!

>> TOP

NO04 肉雞大量互啄、脫毛、死亡,學者判斷管理不當/91.1.15

高雄岡山發現肉雞大量互啄、脫毛、死亡。雞農懷疑是飼料添加物引起的行為。畜產學者則指出應該是管理不當:在氣溫升高、溫差過大時,未能適時疏散,加強通風,給予充足水分,造成雞隻緊迫、恐慌所致。(見91.1.15聯合報9版林如森,TVBS-N等報導)

簡析

動物們聽到這個新聞都感到萬分悲傷也萬分緊迫。看到同伴們因為急遽的緊迫而相殘,想到人類為了肉食,以及創造更大的利潤,而對經濟動物們進行「工廠化集約飼養」,結果是:造成更多疾病叢生、動物用藥的增加、動物自然天性被剝奪—比如被關在格子籠裡的蛋雞,一輩子無法展翅、散步……。最後人與動物福利都被犧牲,人類賺到的錢,得買更多醫藥……。

但值得動物朋友欣慰的是--所有的報導中,只有聯合報記者特別寫出畜產學者的觀點,說明經濟動物的人道飼養,有賴「環境設施」、「畜牧從業人員」以及「飼養管理」等動物福利因素的提升,更與產業利潤息息相關—動物們覺得應該給予聯合報這位記者鼓勵鼓勵!

>> TOP

NO05 WTO嚇死人,正港台灣土雞,也有宅急便/91.1.16

為了因應WTO所帶來的挑戰,農委會、中央畜產會、以及養雞協會找到統一速達「宅急便」配合行銷,推廣台灣土雞。但市場上,同樣聲稱是「土雞」,價格卻有100元到270元的差別,相關單位大作廣告推銷所謂「有翼標」的一流土雞。(見91.1.16民生報A6版林翠娟、自由時報18版朱漢侖等報導)
簡析

推廣土雞照理說有益於肉雞飼養過程中的福利,至少活動空間較為自然,飼養密度也和工廠化飼養的白肉雞,有天壤之別,值得鼓勵。比較令人擔心的是台灣一窩風的「保證制度」,到底能不能真的讓消費者放心。

在動物福利「先進」國家,保證制度一般都有程度上的差別。最常見的是業者自行組合推銷自有品牌,其次是產業團體從產業整體角度建立產業形象,再其次是政府根據相關法令規定訂定產品保證制度,最後則是民間動物保護組織,訂定嚴格標準,在農民與消費者之間建立互信。不同層次的「保證制度」,標準寬鬆不一,但動物福利、肉品衛生與安全,以及對環境友善卻是它們的共同訴求。其中,零售業(或配送業)必須為消費者把關,學術界提出評鑑的理論基礎或是研究數據,而政府則是站在法規的基礎上好好扮演監督、查驗的角色。

反觀台灣,卻是政府、產業團體、業者組合「同一鼻孔出氣」、「自己打球,自己訂規則,自己當裁判」,還要民眾相信「只此一家別無分號」:規範自訂,檢驗自己來;政府忙不佚的替業者「背書」,卻失去了維持產業競爭的創造力和市場秩序的立場。

>> TOP

NO06 行政院通過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保育類動物活體與製品入列/91.1.17

我國加入WTO,行政院會通過開放進口901項大陸農產品,其中包括象牙、魚翅、燕窩、熊膽、老虎、獅子、豹等。針對可能造成國內市場的衝擊,行政院長強調,台灣將以符合WTO的方式保護產業。(見91.1.17中國時報3版,林淑玲;自由時報3版,李欣芳等報導)

簡析

台灣政府敢於如此和全球環保、生態以及動物保護運動與潮流「公然」為敵,好像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而當權新貴亦再次的以行動說明--一切以經濟優先,而現在又有WTO做護身符。

其實WTO的基本哲學固然是「產品中心」、「去過程化」--在生產過程中,任何對環境、動物或勞動人權有不好影響的因素,在所謂「自由貿易」的符咒下,一切都可以「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不過,WTO也是一個基本上採取「共識決」的國際組織,任何議題如果有一個「會員體」不贊成,就很難成為「共識」,因此談判往往就比任何正式的會議重要。而台灣也因為加入WTO,而第一次有了跟「大國」平起平坐的談判機會。在談判時,政治與經濟的角力雖然還是很難跟大國們相抗,但是拜世界文化歧異度之賜,在適當的時候,還是可以借WTO這個舞台,為台灣爭取最大、但不一定完全是經濟的利益。

以即將展開、預計在2004年之前完成的農業談判為例,許多歐洲動物福利的先進國家,可能會因為亞洲畜牧產品的動物福利水準太低,許多成本都轉嫁到環境或消費者身上,價格競爭力自然較歐洲國家優勢,且在「產品中心」與「去過程化」的哲學下,WTO當然可以坐視不管。可是較具動物福利意識的國家,卻不會放任他們自己的產業,受到如此不公平的競爭。因此,諸如動物產品標示「生產來源(方式、過程)」,或是對改善動物福利的補貼措施是否可以被接受等,都可能成為談判議題。

在這個情況下,台灣或許不一定可以在農業談判中爭取到多少「好處」。但卻有可能因為動物福利、環境保護等與產品生產過程有關的議題上,以小博大,為台灣爭取到更有力的「生存空間」。

但民進黨政府的作法,似乎不是如此,拿了WTO的符咒之後,什麼CITES、動物福利、動物保護、環境保護等等一切都不管了。只要人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買賣?敵人的槍還沒舉起來,民進黨政府就已經投降了。條件還沒開始談,自己就已經「脫得精光」!

>> TOP

Yes07 歐盟獸醫委員會表決,禁止進口大陸含氯黴素禽畜魚蝦類肉品/91.1.26

氯黴素是強效性抗生素,對人體健康有潛在危險,也是獸醫禁藥。大陸畜牧業使用此一藥品被發現,歐盟乃以食品安全與消費者健康為由,實施禁令。(見91.1.26中時晚報13版,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簡析

對經濟動物施打超強抗生素會對肉食者的健康產生危害,這是人們關心的焦點。而動物們比較關心的是,為什麼畜牧業者要對動物施打禁藥?

動物跟人一樣也會生病,生病之後吃藥都難免有副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強調「預防重於治療」,排除導致疾病的原因,讓病情減輕、減少生病,甚至不會生病,也就不必擔心吃藥的後遺症了。

動物飼養也一樣,注重動物福利,改善動物的生活環境,降低飼養密度,動物生病的機會也比較少。肉食者如果擔心吃肉不安全,其實有理由比素食者更要關心經濟動物的福利。

>> TOP

No08 南韓國會議員爭取立法吃狗肉動保團體聯合抗議/91.1.29

法國影星碧姬芭杜罵韓國人野蠻,南韓國會議員聯合業者組工會,要催生立法准許吃狗肉。動物保護團體則走上漢城街頭抗議。(見91.1.26聯合報11版田思怡綜合外電報導;自由時報10版法新社電。以及91.1.28民生報A3版法新社電)

簡析

韓國人吃狗肉的問題,除了報導中提到,「消費人口」已降低之外,其實各國動保團體的努力並沒有白費。由於韓國將是世界盃足球賽今年6月決賽的主辦國之一,國際足協(FIFA)主席 Joseph S. Blatter 去年11月還曾公開表示希望韓國採取「立即而且堅決的措施終止對狗的殘虐行為」。

碧姬芭杜為保護動物而罵人已經不是新聞。「飲食文化」和「民族主義」一向是保護「殘虐對待動物行為」者的擋箭牌。台灣農政官員以前也曾用過。事實上,韓國人吃狗肉的所謂「文化」,根本不是幾千年,而是韓戰以後才有的事。

韓國香肉「產業」生態最弱的一環,倒不是賣香肉的業者,而是許多以違章建築為基地,以餿水為基礎來養「肉狗」的農民。什麼文化或民族自尊的論調,都不比他們的生存重要。那麼誰該替他們找到「替代」的生存之道呢?或者他們有沒有「權力」,以犧牲動物的權利來換取自己的權利?

相對於台灣國會的立委已於2001年將某些動物(以狗和貓等為主的「寵物」)從人類「茹毛飲血」的名單排除;韓國的國會議員卻要立法將狗列入可以「殺之吃之」的名單當中。如過真要講文化或是文明,台灣的這個表現好像比較容易贏得「世界村」居民的掌聲吧!

>> TOP


社團法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All rights reserved by EAST 立案證號:台內社字第八九〇九四〇〇號 法人登記證號:110證他字第35號 (02)22369735~6 02-23651701 eastfree@east.org.tw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162號3樓之3
劃撥帳號:19461051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網站協力:拾穗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