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防堵人畜共通傳染病  在還來得及前 呼籲政府盡速成立專案小組、研擬配套措施 廢除雙北「活禽交易」制度

2021.07.02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line


【 2021.7.2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新聞稿】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台進入三級警戒,台北環南綜合批發市場及雙北活禽交易市場、屠宰場近日又相繼爆發群聚感染。而在新冠肺炎病毒重創全球之前,最讓公衛學者憂心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就是「禽流感」。

防堵人畜共通傳染病必須有遠見、超前佈署,然而台灣至今卻仍存在「活禽交易市場、屠宰場」,且就在人口稠密的雙北都會區。每天有多達十幾萬隻雞鴨,被塞在狹小的鐵籠中,從散落在中南部各地的牧場「大混雜」後,再運送到雙北家禽市場。這種把活禽大老遠載到人口密集區交易、屠宰,「南雞北運」的運銷模式,不僅帶給動物不必要的痛苦,更增加禽流感病毒傳播、重組的風險,成為人畜共通疫病的大破口,多數先進國家都已廢除。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7月2日召開線上記者會,公布台北環南家禽批發市場,以及新北泰山家禽運銷合作社,活禽運輸交易、屠宰的三大危機及調查影像。副執行長陳玉敏指出:政府應正視新冠病毒的警訊,如此折磨活禽的運銷模式,不斷製造痛苦緊迫的動物,就是讓病毒有機可乘。動社呼籲政府應盡速廢除雙北「活禽交易」制度,讓市場轉型為屠體交易,才是保障所有從業人員的長久生計。因為一旦爆發任何人畜共通疫情,大受影響的絕對會是所有工作者。

 

北市環南家禽批發市場共有52個行口(業主),目前僅約半數仍在經營,另有14條屠宰線,每日交易、屠宰約5萬隻土雞及4千隻白肉雞、2-4千隻肉鴨。新北泰山家禽運銷合作社行口數22個、9條屠宰線,每日交易屠宰約3萬隻土雞,供應北部各地傳統攤商及餐飲業。此次因新冠病毒爆發群聚,市場降低交易,中央農委會介入協調,讓部分活禽停止送入新北,改為在地屠宰後運送屠體北上供應消費需求。為防堵更多人畜共通疫病爆發傳播,讓家禽在產地就近屠宰,廢除活禽北運,落實屠體交易及冷鏈運銷,是早該做的事。而雙北政府之前也信誓旦旦宣示要朝輔導業者轉型,建立肉品產銷現代化制度,但至今仍無限期延宕,使得雙北「活禽交易」遲遲無法轉型為「屠體交易」。

 

20210702_5_0.jpg
來自全台各地不同農場的家禽,被塞入窄小的雞籠內層疊於貨車上。

 

 

 

危機一:禽流感病毒跟著活雞全台跑!

據統計,自2016至今年6月17日,光是雙北家禽市場就檢出49件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包括H5N2、H5N8、H5N5三種亞型,感染雞種包含紅羽土雞、皇金雞、黑羽土雞、文昌雞,來源禽場涵蓋桃園、彰化、雲林、南投、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共八縣市。雙北的活禽運銷,就是讓病毒跟著活雞全台跑的大破口。而雙北人口稠密,一旦爆發禽傳人疫情,後果將不堪設想。

「禽流感」病毒於1878年首次在義大利爆發並被記錄後,至今仍不斷發生變異重組,以過去僅會感染鳥禽的高病原禽流感病毒H5N1為例,在1997年於香港首度發生跨越物種感染人類,甚至出現有限度的人傳人案例後,至今已造成近500人死亡;病毒隨後陸續在亞洲各地零星爆發,並在越南造成多人喪生,東歐多個國家亦有案例。

近幾年中國又陸續出現低病原性禽流感H7N9、H9N2、H10N3等病毒跨越物種「禽傳人」的案例,今(2021)年2月及5月皆陸續傳出疫情。台灣今年上半年則因禽流感疫情已撲殺了4.2萬隻家禽。此外,禽流感亦造成豬隻的感染,豬成了人流感和禽流感病毒重組的容器,病毒株發生基因變異成為新的H1N1病毒。面對不斷演化、重組的人畜共通病毒挑戰,人們切記新冠病毒的警訊,切勿「不見棺材不掉淚」!

延伸閱讀:
活禽北送,廢棄物載再運回南部 日日製造防疫破口 增加病毒散播

 

 

危機二:無盡的動物痛苦,不斷讓病毒有機可乘

每天約十萬隻來自各地不同農場的雞鴨,被塞入窄小的籠內層層堆疊在貨車上,不論寒暑,沒有任何遮蔽的從中南部運送到雙北兩處活禽交易市場。經過好幾小時的日曬雨淋、顛簸車程,許多家禽在送達目的地前,已在籠內奄奄一息甚至死亡。這些被送到雙北家禽市場的雞隻,歷經裝籠、裝載、運輸、卸載、繫留、理貨到屠宰,前後至少12個小時。常見雞籠被從貨車高處向下扔擲,每一籠內的雞隻再被各攤商抓出來目視或秤重,依不同重量、大小「理貨」篩選後,又丟進不同籠內「分級」,以備後續交易販售。
 

20210702_2.jpg
攝影/We Animals Media


 

負責理貨和分級的工作人員身處的工作環境非常惡劣,導致他們想加快速度完成工作,活雞因此被粗暴的丟來丟去,飽受驚嚇與疼痛,不斷掙扎、受傷。這種因為要把「貨品」分級而把活禽丟來丟去的作法實在非常荒謬,先進國家都是在產地就近屠宰後,直接就「屠體品質」進行評級定價交易,既科學、公平又人道。反觀台灣,從牧場到屠宰場的可怕過程,動物因痛苦、恐懼、掙扎而造成的緊迫體弱,不斷提供給病毒可乘之機。

 

20210702_11.jpg
每 一籠內的雞隻再被各攤商抓出來目視或秤重,依不同重量、大小「理貨」篩選後,又丟進不同籠內 「分級」,以備後續交易販售。攝影/We Animals Media

 

美國公共衛生局(PBS)指揮官,公共衛生專家艾塔愛莎博士(Dr. Aysha Akhtar)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曾表示:「持續製造痛苦、緊迫與生病的動物,就是在傷害我們自己!四分之三的新型人類感染疾病來自動物,但這不是動物們的錯。要阻止這樣的疾病,要從前所未見的痛苦中拯救千百萬人,無可避免地,我們必須面對讓人感到不舒服的事實——真正的禍源在於我們選擇如何對待動物。」

延伸閱讀:
台灣落後的「活禽運輸交易」 上千萬隻痛苦緊迫的動物 讓病毒有機可乘

 

 

危機三:環境汙染、病毒散播

 雙北活禽交易每天從中南部運送十萬隻活禽,所產生的羽毛、糞便等廢棄物最後還必須再運回中南部處理。一來一往不只對環境造成負擔,更加劇禽流感散播的風險!


雞隻屠宰過程中,放血、燙毛、脫毛、屠體清洗及設備清潔等,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畜禽廢棄物及廢水,包含動物糞尿、脂肪、內臟、血液及其他有機物。若以每隻雞平均產生14.6公升的廢水[1] 來計算,雙北家禽屠宰一天的廢污水總量就有1,500公噸;廢水送至污水廠前,還得先過濾羽毛和糞便等固體廢棄物,再與內臟及不能銷售的斃死雞隻屍體一起回收。


北市市場處曾表示,台北環南市場的交易、屠宰場平均每日廢棄的羽毛量就達10~15公噸。由於北部沒有化製場,大量固體廢棄物無法就地處理,送回中南部的過程,也會造成空氣污染並增加禽流感等病毒散播風險。

 

 

20210702_12_0.jpg
台北市家禽市場角落推放著一桶桶的家禽內臟及家禽廢棄物,等待清運業者清理,但完全沒有遮蓋,恐造成環境衛生不佳的問題。

 

20210702-26.jpg
雙北所有固體屠宰廢棄物都需運回中南部處理,徒增運輸成本。攝影/We Animals Media

 

 

防堵疫情,在還來得及以前行動!
切莫不見棺材不掉淚

農委會早在2013年的調查2]便指出:台灣家禽屠宰產能早已超過需求量。全台共有113場家禽屠宰場,為滿足雙北消費者的禽肉需求,可以讓家禽在地屠宰,將屠體以冷鍊運銷到北部就好,根本不需再活禽北運,農委會更表示願意配合產業轉型。而台北市長柯文哲曾在2019年10月參訪家禽批發市場,並在臉書上發布影片(認真面對家禽市場的問題),大方承認目前缺失,指出台北應推動產地屠宰及冷鏈運輸,以符合人道化趨勢與成本,避免活禽進入台北也能減少禽流感傳播的風險。雙北市長更在2019年底的雙北合作交流會議中,達成應於新北市合建現代化、人道化、符合HACCP[3]家禽批發市場的共識,並決議成立專案小組協商。但這個小組至今仍在空談,三次會議紀錄都只寫著「請雙方持續研議規劃辦理」,毫無實質進度。2021年5月,台灣爆發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就在疫情爆發前的4月26日,雙北政府對外表示:「雙北家禽批發市場合併案」宣告破局、合併案先暫擱。

 

動社呼籲農委會、雙北市長應有積極作為,不要等到禽流感病毒跟新冠肺炎病毒一樣,演變成大規模禽傳人時,想亡羊補牢可能已措手不及。政府應盡速讓雙北「活禽交易」市場、屠宰場轉型為屠體交易,建立現代化肉品產銷制度:

 

一、落實「就近、在地屠宰」:
活體運輸距離越短越好,雞隻應該於農場所處區域內的電宰場屠宰,減少運輸造成的空污以及雞隻緊迫死亡,也可降低化製廠處理廢棄物的空氣污染。

 

二、落實「屠體交易」制度:
活禽離開牧場後,即刻進入屠宰場,不再經過「活體交易」,於屠宰後再根據屠體性狀評級、計價、交易,採用科學模式,以穩定的肉品品質定價,才得以保障生產者、販賣者與消費者利益。

 

三、落實「屠體冷鏈運銷」系統:
雞隻在地屠宰之後,屠體應全程冷鏈運輸,從屠宰場到消費者手中都以冷藏、冷凍的方式保鮮,與活禽、廢棄物隔離,防止致病菌滋生污染,導致肉品腐敗。

 

 

 

新聞聯絡人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 陳玉敏
0910 150 908

 

 

 

[2] 全國79場家禽屠宰場中,雞隻屠宰73塲,產能約為3.781億隻/年,已超過需求11%;鴨隻屠宰46塲,產能約7226萬隻/年,已超過需求140%;鵝隻屠宰39塲,產能約3464萬隻/年,已超過需求575%。

[3] 食品安全管理的認證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