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暖化,極端天氣頻仍,近日南台灣雨彈轟炸,嘉義新港多處豬舍慘遭洪水淹沒,數百隻豬受困在「狹欄」裡,不斷低鳴掙扎,只能努力仰頭呼吸。牠們眼神中的驚恐與無助讓人痛心。
我們希望藉此機會,邀請大家認識母豬的一生。她們從成年期開始,到被配種懷孕,到無法再生育遭淘汰被送往屠宰場,一生幾乎都在遭囚禁的鐵籠裡度過。
台灣每年有 60萬隻母豬終生被迫不斷懷孕、產子,一輩子都被當成「生產機器」,不斷被關入「狹欄」與「分娩欄」中,在狹小空間裡無法自由活動,連轉個身都難。
洪水是一次性的災難,但對母豬來說,「狹欄」更是每天無法逃離的痛苦與折磨。
讓母豬可以離開「狹欄」 採取不囚禁的「群養」吧!
母豬約莫七個月大性成熟後,就會被關入「狹欄」裡,施以「人工授精」配種。懷孕長達四個月的時間裡,牠們被關在長約2公尺、寬0.6~0.7公尺,僅比她們的身體略大一些些的鐵欄中,無法走動、無法轉身,只能站起、趴下、側躺,有時還被限食,總是感到飢餓。
狹欄內的母豬只能站著或趴著,缺乏探索、社交、翻身等自然行為。長期躺臥缺乏運動,導致她們腳弱、蹄甲過長,這樣壓迫的環境、無法活動的內心沮喪,讓她們出現咬欄、空咀嚼(假性咀嚼)、犬坐等明顯刻版行為。
隨著母豬生產的次數增加,她們的體型已比「狹欄」還大,當腹中小豬一天天成長,母豬得強忍著肚子遭鐵條壓迫的不適,體型較長或較大的母豬,常因皮膚與欄杆長期磨擦而導致肩部與外陰受傷、紅腫甚至潰爛!
要生了,又被趕入另一個限制她們行動的「分娩欄」
當母豬媽媽接近分娩期前,她們又會被趕進另一個限制她們行動與自由的「分娩欄」,在那裡產子與哺乳。
母豬在小豬離乳後的 5 到 9 天會再度發情,因此會再次被配種以繼續生育。每隻母豬一年平均要生 1.5~2.4 胎。一生不斷在懷孕、生產、哺乳與下一次配種的「鐵籠監牢」裡循環。
政府的友善畜牧政策及前景在哪裡?
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強度一年比一年嚴重,尤其位於地勢低窪、災害風險較高地區的畜牧場,該如何建立災害緊急應變措施,是畜牧場必須建置的專業,政府部門更應積極協助建立專業應變措施。
台灣目前的畜牧產業幾乎都是「工業化密集畜牧」,不論母豬或蛋雞飼養,都採用終身囚禁的籠養模式。
改變動物的苦難,從看見了解這些動物的處境開始
請用自身力量,支持友善畜禽產品的採購,更呼籲政府必須有前瞻思維,帶領國家朝「友善畜牧」轉型。
圖片翻攝自三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