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為六十萬母豬(親)請命 要求農委會制定期程,廢除殘虐母豬身心的「狹欄」

2017.05.10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line

影片:為六十萬母豬(親)請命觀看點1觀看點2)

本會回應:廢除「母豬狹欄」改採群養,如何避免母豬打架呢?

為六十萬母豬(親)請命記者會問答錄

 
一年一度母親節即將來臨,在人類感念母親生育恩情時,可曾想過其他動物母親的遭遇與處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於10日上午召開「為六十萬母豬(親)請命」記者會,公佈每年60萬隻終生被迫不斷懷孕、產子,並遭「狹欄」及「分娩欄」囚禁,完全沒有自由活動空間,連放個產假的福利也無的母豬(母親)命運。呼籲民眾在感念母親生育恩情時,也能關切其他動物母親的處境與遭遇。並要求農委會提升台灣畜牧產業,跟上國際動物福利腳步,制定政策期程,逐步廢除殘虐母豬身心的「母豬狹欄」。
 
母豬幾乎終其一生遭囚禁,完全無法享有自由活動、探索環境或與其他豬隻互動的自然行為。牠們完全被當作「生產機器」,一生只在「母豬狹欄」與「分娩欄」中移動。
在母豬約莫七個月大性成熟後,就會被關入「狹欄」裡準備「人工授精」。
 

發情、懷孕--牢獄的開始!

豬肉是國人最常吃的肉類,平均每人每年食用量約38公斤,近九成都是國產。根據農委會105年底統計,全國有7,609家養豬場,在養數544萬隻,其中用於繁殖生產小豬,以供應國內豬肉市場的母豬有60萬隻。
 
多數養豬場採取「人工授精」方式繁殖。在母豬約莫七個月大性成熟後,就會被關入「狹欄」裡準備「人工授精」。從受精配種到分娩生產前,大約四個月(114~120天)的時間,母豬都會被囚禁在窄小的「狹欄」中。少數採「自然交配」的牧場,在確認母豬受精後,同樣會將母豬趕入「狹欄」。
 
「狹欄」大小與母豬體型相仿,長約2公尺、寬0.6~0.7公尺。「狹欄」只允許母豬站立、趴下及側身躺臥,連前進、後退一步的空間都沒有,更別奢望可以轉個身換個方向。有些農場的母豬更因此被迫長期躺臥在自己的糞尿中。
 
有些母豬的體型比「狹欄」大,而腹中小豬又一天天成長,母豬得強忍著肚子遭鐵條壓迫的不適。體型較長或較大的母豬,常因皮膚與欄杆長期磨擦而導致受傷、紅腫甚至潰爛!
 
母豬幾乎終其一生遭囚禁,完全無法享有自由活動、探索環境或與其他豬隻互動的自然行為。牠們被當作「生產機器」,在懷孕約114天即將分娩生產時,又會被趕往另一個限制行動的「分娩欄」,在那裡產子並哺育小豬。不論是「狹欄」還是「分娩欄」,兩者都是以鐵架禁錮、限制母豬的行動。
 
母豬在生完一胎哺育小豬約21-28天後,小豬會被迫離乳帶往「保育舍」肥育。母豬在小豬離乳後的五到九天會再度發情,因此會再次被配種以繼續生育。每隻母豬平均一年要生產1.5~2.4胎,每胎可產8-12隻小豬。狀況好的母豬約莫三年會生產 7胎,其後生產效率下降,或連續2 胎生產少於8隻,就會被淘汰送往屠宰場宰殺,作為貢丸等食物。可以說母豬終生就在「狹欄」與「分娩欄」之間移動,一輩子被囚禁在窄小的空間裡不斷懷孕生子,連放產假的福利都沒有。【見圖一】
 

【圖一】

 

 
有些母豬的體型比「狹欄」大,而腹中小豬又一天天成長,母豬得強忍著肚子遭鐵條壓迫的不適。

 

體型較長或較大的母豬,常因皮膚與欄杆長期磨擦而導致受傷、紅腫!
「 狹欄」大小與母豬體型相仿,長約2公尺、寬0.6~0.7公尺。「狹欄」只允許母豬站立、趴下及側身躺臥,連前進、後退一步的空間都沒有,更別奢望可以轉個身換個方向。
 
有些飼養在狹欄中的母豬,被迫長期躺臥在自己的糞尿中。
 
每隻母豬平均一年要生產1.5~2.4胎,每胎可產8-12隻小豬。狀況好的母豬約莫三年會生產 7胎,其後生產效率下降,或連續2 胎生產少於8隻,就會被淘汰送往屠宰場宰殺。
 
目前國際間已有多國廢除母豬分娩欄。根據英國農場動物福利委員會報告(FAWC,2015),挪威、瑞典、瑞士已廢除分娩欄,丹麥與荷蘭則發展可配合母豬起身動作而自由調整的分娩欄。
 

全球廢除母豬狹欄運動,如火如荼展開!

毫無動物福利與衛生條件不佳的惡劣飼養環境,如何飼養出健康的母豬與小豬?
 
歐盟科學獸醫委員會(the Scientific Veterinary Committee,SVC)於1997年發表關於集約飼養對豬隻福利影響的調查報告指出:母豬不應該以狹欄飼養,建議改為群養。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2007年的報告更指出:母豬會因狹欄限制其行動而有緊迫、沮喪與不正常的站立、躺臥等現象。更會因缺乏運動帶來較多足部病變與皮膚外傷及長繭等,此外狹欄也導致母豬心血管功能低下、骨骼強度降低與造成較高死亡率。
 
在以「狹欄」飼養母豬的牧場裡,常見母豬出現不斷啃咬欄杆與空咀嚼(假性咀嚼)的刻板行為,科學家指出:這是缺乏動物福利的現象。加上狹小的鐵欄常讓母豬身體受傷,且空間不足導致母豬長時間趴臥或坐在潮濕地面上,極易發生尿道發炎症狀。母豬身心不健康,飼養年限縮短,淘汰率增加,豬農獲利也受影響。
 
對於台灣養豬場普遍繁殖效能不佳的現象,2009年時任農委會畜牧處長許桂森曾在「臺灣養猪產業發展現況與展望」一文中指出,台灣每隻母豬繁殖可供上市肉豬頭數平均僅有14頭,遠低於美國20頭,丹麥22頭。台灣養豬成本偏高,依成本計算台灣豬肉較加拿大和美國等豬肉出口國高出1.7~1.8倍。台灣豬隻育成率近幾年約在68~72%,而美國為82%,澳洲為81%,丹麥約為80%。
 
歐盟自2013年起,規定母豬應採群養,禁止全程使用狹欄,只允許在配種後四周與分娩前一週內使用,以利安胎及準備分娩。其他時間必須讓母豬離開狹欄,維持豬群穩定並採群養方式,給予母豬充足活動空間,並提供可以躲避攻擊的設施。讓母豬可以正常的與其他同伴互動接觸,並提供玩具或可操弄的物品,以及給予高纖維和高能量的食物(例如麥桿),以滿足母豬攝食和咀嚼的需求。
 
部分國家規定則更嚴格,例如英國,除分娩前7天和仔豬全部離乳當天外,全程都必須採取群養,禁用壓迫母豬身心健康的「狹欄」。已陸續制定法規,逐步禁用母豬狹欄的國家見【附表一】
 
母豬幾乎終其一生遭囚禁,無法享有自由活動、探索環境或與其他動物互動的自然行為。
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2007年的報告指出:母豬會因狹欄限制其行動而有緊迫、沮喪與不正常的站立、躺臥等現象。更會因缺乏運動帶來較多足部病變與皮膚外傷及長繭等,此外狹欄也導致母豬心血管功能低下、骨骼強度降低與造成較高死亡率。
在以「狹欄」飼養母豬的牧場裡,常見母豬出現不斷啃咬欄杆與空咀嚼(假性咀嚼)的刻板行為,科學家指出:這是缺乏動物福利的現象。
 

呼籲政府盡速跟上國際農場動物福利腳步 提升台灣畜牧產業

養豬是台灣最大畜牧產業,每年有700多億產值,但卻不重視動物福利與食品安全及品質的關連。包括許多豬農至今仍反對廢除活體拍賣制度,寧願讓豬隻在被屠宰前飽嚐痛苦,對「衣食父母」毫無感恩之心。
 
根據本會調查,目前台灣已有養豬場跟上國際動物福利趨勢,轉型友善飼養,逐步採用替代狹欄的飼養方式,包括:放寬個別狹欄空間、懷孕或待配母豬群養等。群養有二種方式,採用電子餵飼系統,每區群養數十頭、甚至百頭,或是小群體飼養(10頭以下),保留個別餵飼欄,並增加共同活動區域。遺憾的是,這些轉型豬場並不受政府重視,政府未訂出友善豬隻飼養法規,以致善待動物的業者,其畜產品無法有好的市場區隔,消費者也無從選擇。
 
農委會曾補助多位學者專家出國研習,並進行多項改善母豬飼養系統的研究(見【附表二】),以期跟上國際廢除母豬狹欄趨勢,立法院亦於105年度預算審查時,要求農委會需「於1 年半內研擬『豬隻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及動物福利規範分期推動規劃與時程」。本會呼籲政府儘速規畫逐步淘汰母豬狹欄的計畫與期程,包括:新設場母豬必須群養、現有豬場待配母豬必須群養、母豬受精後於狹欄禁錮的時間必須大幅縮短,以及配合豬場設備使用年限,編列預算逐年推廣替代狹欄的飼養系統等。
每個欄舍飼養2隻母豬的群養方式,給予母豬充足活動空間,擁有一定程度的同伴互動和接觸。

 

母豬離乳後,移到「待配舍」群養。活動空間增加,且能與同伴互動,有利於促進母豬健康。
 
台灣已有養豬場跟上國際動物福利趨勢,轉型母豬群養方式。群養欄內保留個別的飼料槽,以及共同的活動空間。個別飼料槽用鐵圍欄區隔,社會化良好的豬群會排隊進食,也有利於弱勢母豬迴避衝突。
另一種群養系統,同樣保留個別飼料槽,但後方設有活動式欄門,豬隻可自行推開進出。
 
母豬群養電子餵飼系統。母豬會分成不同的群體,平時在各自的休息區休息,或與其他母豬互動。
 
由於群養欄舍的面積較大,會分為進食、休息、喝水、磨趾等不同功能的區域,母豬在不同區域間移動,運動量增加,也避免環境狹小、單調造成的刻板行為。
先進母豬群養採用電子餵飼系統,每區數十頭、甚至百頭,經過訓練後,母豬會自動排隊依序進食,工作人員可透過豬隻身上電子標籤(RFID)與電腦連線,紀錄每頭母豬的進食量,同時偵測是否發情。
先進母豬群養採用電子餵飼系統,每區數十頭、甚至百頭,經過訓練後,母豬會自動排隊依序進食,工作人員可透過豬隻身上電子標籤(RFID)與電腦連線,紀錄每頭母豬的進食量,同時偵測是否發情。

 

【附表一】全球廢除母豬狹欄運動進程一覽

【附表二】台灣母豬飼養系統相關學術研究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