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感謝漁民拯救珍貴稀有海洋巨獸巨口鯊 協助其順利脫困返回深海

2021.06.04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line

 

 

昨(3)日上午八時多,花蓮籍刺網漁船「金鴻3號」於花蓮外海距岸2.77浬處,意外捕獲巨口鯊,經過一個半小時努力協助巨口鯊解開刺網,於11點15分左右,順利讓巨口鯊脫困游回深海。

據漁業署及海漁基金會描述,昨天上午9點45分左右,漁業署接獲漁民通報表示:一尾身長大約4公尺的巨口鯊撞上了漁船刺網,巨口鯊於掙扎的過程中,讓漁網更加緊緊纏繞,致使魚體無法拉開。漁民不願將刺網棄置於海中,造成海洋生態的危害,也不想把去年已公告禁捕的巨口鯊拉上船,當時船長回報說巨口鯊看起來不動、可能死亡了,但他還是努力解開刺網。

隨後在11點15分傳來好消息,船員們將刺網稍微解開後,就發現巨口鯊身體動了,船長與船員們一方面先將巨口鯊的尾巴綁吊固定在船邊,避免掙扎扭動的巨口鯊再度將漁網纏得更緊,一方面加緊將刺網全面撥除,最後解除巨口鯊尾巴上的麻繩,讓溫柔的海洋巨獸巨口鯊,順利脫困轉身游回深海。

巨口鯊順利脫困返回大海

https://youtu.be/5z-pFTLm6Po

 

本會多年來一直努力推動海洋物種保育,鑑於全球鯊魚族群銳減,不斷呼籲應積極保育這些生長與繁殖都十分緩慢的大型鯊魚,包括鯨鯊、巨口鯊、大白鯊、象鮫...等,去年更與漁民合作,推動捕獲巨口鯊的標記野放,獲得家樂福文教基金會的贊助支持。

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在得知漁民積極主動的保育作為後,立刻致電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告知此好消息,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十分感動漁民的保育作為,立刻表示將提供五千元的家樂福禮卷給該船長,以鼓勵他為海洋保育及負責任漁業做出美好表率。而陳玉敏副執行長則自掏腰包提供數箱海上作業需要的解渴飲料,獎勵參與釋放巨口鯊的外籍漁工們。

 

陳玉敏指出:去年(2020)漁業署發布禁捕巨口鯊公告後,許多網友質疑此項政策,認為漁民若有誤捕或混獲,將不會誠實申報,更有論者認為禁捕等於斷了巨口鯊研究之路。但事實證明,多數的漁民都是進步的,在整體社會不斷提升的保育意識裡,漁民也都更了解「負責任漁業」的意義。此外,禁捕完全不影響目前最重要的標記研究,以利更清楚掌握活體巨口鯊的迴游路徑。

20210604.jpg
經漁民努力協助解開刺網,巨口鯊順利脫困游回大海,證實已有更多漁民了解「負責任漁業」的意義/照片來源:漁業署臉書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去年出版的〈保育巨口鯊刻不容緩〉報告裡曾提及,巨口鯊以「口腔壓縮」(buccal pumping)方式換氣。結合游泳,將含氧的水透過口腔(鰓),壓縮輸送到身體。這個獨特的換氣方式十分重要,提高被網索纏住時的存活率 (Keartes 2017)。而研究會之前訪談漁民時,也不斷聽到「巨口鯊跟其他鯊魚不一樣,掛網後還可以活很久」的說法。希望未來若再有纏網的事件發生,漁民可以不要放棄,積極協助其野放。


鯊魚的演化史超過4億年,在全球海洋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鯊魚的典型特質是性成熟較晚、懷孕期較長,繁殖力低。這些特質使鯊魚較無法對抗生存的威脅,因為族群數量受創後,牠們恢復的速度較為緩慢。由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鯊魚專家小組」聯合主席Nick Dulvy博士所領導的系統性分析指出,鯊魚正處於滅絕危機中,軟骨魚類面臨的滅種危機比迄今為止所有其他主要脊椎動物都來的大(兩棲類除外)。

巨口鯊(Megachasma pelagios)是全球罕見的鯊魚種類,為世界第三大體型的鯊魚,位處西太平洋、黑潮廊道的台灣東部海域為巨口鯊的生態熱點之一。雖然目前尚不清楚巨口鯊的確切數量,但全球可能只剩很小的族群存在,這使巨口鯊極易受外在壓力因素影響。為保育巨口鯊族群的基因多樣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於2020年 11月10日修訂「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漁獲管制措施」,要求漁民意外捕獲巨口鯊時,不論巨口鯊是否還有生命跡象須立即放回海中,並於回港後一日內,填寫「意外捕獲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通報表」給漁業署或當地的漁業主管單位。

 

▸ 深入了解巨口鯊 

 

 

新聞聯絡人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副執行長 
陳玉敏 0910 150 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