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勿債留子孫、劫貧濟富 耗盡海洋資源 保育團體聯合反對農委會補貼遠洋漁船用油

2022.03.17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line

 

更新農委會主委陳吉仲17日已向媒體回應,目前所有漁業用油補貼只限定國內加油,並不會研擬遠洋漁船國外加油補貼。WTO正在討論取消相關用油補貼措施,國內政策方向不會跟國際背道而馳。台灣遠洋漁船目前仍有「非法、未報告、未受監管」(IUU)的問題,只要涉及相關非法行為,將不會給予任何補貼。

本會肯定陳吉仲主委正面回應, 但仍盼農委會盡早提出有害漁業補貼的退場轉型計畫與期程,也將持續關注追蹤,推動漁業管理改革!

20220317-1.jpg
高雄、屏東是台灣遠洋漁業重鎮,港口常見大型遠洋漁船停泊。


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3月8日對媒體表示:因應烏俄戰爭導致國際原油上漲,農委會正著手研議給予「遠洋漁船」用油補貼。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環境正義基金會今(3/17)日發出聯合聲明,呼籲農委會停止不斷拿人民納稅錢投入違反公平正義的「生產性」補助,此舉不但與國際推動「負責任漁業」趨勢背道而行,無法幫助台灣漁業調整體質,更惡化國家漁業預算結構。

 

遠洋漁船耗油量大 補貼將使預算結構愈形惡化

台灣遠洋漁業規模於世界排名中名列前茅,擁有1,100艘遠洋漁船,數量僅次於中國,作業洋區遍布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主要為鮪延繩釣、鰹鮪圍網、魷魚暨秋刀魚棒受網漁船,以捕撈鮪魚、旗魚、鯊魚、魷魚、秋刀魚為主,近三年總漁獲產量平均50萬公噸,總年產值約400億元。

根據我國去年漁業統計資料顯示:遠洋漁船CT7噸位500以上未滿1000噸的有208艘,1000噸以上漁船有71艘。以平均一艘600噸漁船,本週甲種漁船油價每公升19元計算,漁船加油以「1粒」200公升計,每加一次油要700粒計267萬元,若補助14% 則是新台幣37萬元,若再乘上全國1100艘遠洋漁船,補助金額則高達4億多台幣,而這還只是遠洋漁船在國內加一次油的金額而已。

農委會此次居然提出要研議連同國外加油也一起補助,不但與國際推動負責任漁業趨勢背道而行,更使國家漁業預算結構更加惡化,試問農委會能補貼這樣的深坑多久?

2022年漁業署預算中編列用油補貼達10億元,占總年度預算超過13%,已經長年為各界所詬病,如今要再投入更多用油補貼,勢必會排擠其他更重要的永續漁業工作項目;此外遠洋漁業獲利比沿近海高,但超過八成漁獲從未進入台灣民生消費市場,加工廠及冷凍廠也都設立於國外,如此補貼嚴重違反公平正義。

20220317.jpg
遠洋漁船作業洋區遍佈三大洋,主要以捕撈鮪魚、鰹魚、旗魚、鯊魚、秋刀、魷魚為主。圖為:冷凍櫃滿載的鮪魚

 

台灣位居全球前十大有害漁業補貼國之列 請政府停止拿全民納稅錢 「劫貧濟富」!

世界貿易組織(WTO)歷經二十年的談判,有望在今年6月13日當週舉行的第12屆部長會議(MC12)上達成終止有害漁業補貼的協定。一旦消除有害漁業補貼協定通過,各國便需加速轉型以因應相關規範。

台灣從2002年加入WTO成為成員國,於2002年首次將用油補貼從28%降到14%,隨後各界都持續呼籲漁業署應儘速再降用油補貼,然而20年過去了,至今仍不見漁業署提出具體的「有害漁業補貼」退場及轉型計畫,不僅今(111)年仍編列高達十億的預算用於漁船用油補貼,而今副主委還要加碼演出喊出違反國際趨勢、傷害海洋生態並且讓下一代負載累累的「補助」戲碼。

台灣的漁業補貼項目中,最顯著的就是漁船用油,可分為漁船用油補貼(補助金)以及漁船用油免徵貨物稅、營業稅。在近十年漁業署年度預算中,每年平均編列約20億台幣的漁業用油補貼(如下表一),詳細的數據隨著石油價格漲跌而有變動。這筆補貼預算有時幾乎占了漁業署年度預算一半。例如2016年漁業署的預算約50.8億台幣,漁業用油補貼就占25.1億。根據美國非營利海洋保育團體(Oceana)發布的報告[1]指出,2018年,全球前十大有害漁業補貼國,總計約支出154億美元在「有害漁業補貼」上(占全球總支出的七成),台灣排名第七。

 

【表一】漁業署歷年(2011-2022年)漁業用油補貼經費及比例  單位:億(元)

年份

總年度預算

漁業用油補貼

比例(%)

2022

75.5

10.1

13.3

2021

52.6

11.1

21.1

2020

54.5

17

31.2

2019

41.9

13

31

2018

38.2

11.5

30

2017

39.7

13.5

34

2016

50.8

25.1

49.4

2015

44.8

22.5

50.2

2014

46.5

24.1

51.8

2013

47

20.2

43

2012

50.1

18.3

36.5

2011

38.3

18

47

資料來源:漁業署

 

 

終止有害漁業補貼是遏制過度漁業捕撈的迫切手段

漁業資源過度捕撈已嚴重危害海洋生態的生物多樣性,過去20年來,無數科學研究都指出:2050年人類將會面臨大海中「無魚可捕」的危機。聯合國農糧組織(FAO)估計,當前全球魚類資源被過度捕撈的比例已達三分之一,魚群的捕撈開發程度早已超出生物可持續性水平,枯竭的魚群更造成以漁業賴以維生的開發中及低度開發國家陷入糧食危機,讓當地漁民必須前往離岸邊越來越遠的地方捕魚,但漁獲量卻越來越少。

漁業過度捕撈的關鍵驅動力之一就是「有害漁業補貼(Harmful fisheries subsidies)」,意即各國政府長期透過各種形式上的補貼來增進船隊的捕撈產能,例如補貼化石燃料、漁港建設、漁船新建等。2019年一項研究[2]估計,國際間每年對漁業的補貼金額總計約350億美元,其中約有220億美元是用來提升漁船捕撈能力、降低撈捕成本如漁船燃料費用,當漁業經營不必顧忌漁船燃料成本時,漁船就可以航行得更遠、在海上作業停留的時間更長,同時捕撈更多魚類,對全球海洋資源造成更大的掠奪。

美國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PEW)研究指出[3],終止漁業補貼將有助於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恢復,透過消除有害漁業補助,到2050年,全球海洋生物量有望增加12.5%。

勿債留子孫,保育團體嚴正呼籲農委會懸崖勒馬,別浪費時間與資源研議補助遠洋漁船用油。並該即刻投入提出具體「有害漁業補貼」退場及轉型計畫。

20220317-2.jpg
台灣80%的鯊魚由遠洋漁船捕獲,高經濟價值的魚翅為漁船帶來龐大收益。

 

新聞聯絡人: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 0910 150 908
環境正義基金會 東亞經理邱劭琪 0910 651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