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行動進展】農委會修訂〈雞蛋友善生產定義與指南〉 蛋雞友善飼養 標準更嚴謹

2021.05.25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line

 

本會於2016年推動農委會制定〈雞蛋友善生產定義與指南〉至今已五年。

這份規範讓台灣飼養蛋雞的農民,能夠有所依循轉型友善飼養,2016年制定時,規範採取較寬鬆的動物福利標準;經過五年,許多投入友善飼養的農民,都已能逐步跟上國際專業飼養標準,因此我們在2020年繼續推動農委會修訂,並提出多項修正建議。

 

經多次多方討論與協商,於2021年促成以下修訂,農委會並已完成函告,修訂重點如下:

  • 不可執行「強迫換羽」,且淘汰後母雞不得進入籠飼系統續養,禁止虐待母雞的慣行作法
     
  • 禽舍應設置隔離病房,提供傷病母雞不受打擾的休息養病空間
     
  • 「放牧」與「平飼」的飼養密度由每平方公尺12隻,下降至每平方公尺10隻,減少過度密集飼養,避免因緊迫危害動物福利
     
  • 明確規定巢箱地板材質及棲架形式,更重視動物天性與需求
     
  • 放牧區條件更嚴格,具體規範遮蔭或躲避設施的大小,效發揮放牧功能
     
  • 「豐富化籠飼」條件調整至歐盟標準,符合國際規範

 

特別感謝:文化大學 王淑音老師、中興大學 李淵百老師、農委會動物保護科,及參與修訂會議的所有與會專家學者、產業代表及友善蛋農。共同努力,促成。

函告內容:https://ppt.cc/fFsIwx

 

 

 

農委會公告的指南,和本會「友善雞蛋聯盟」所制定的蛋雞動物福利標準相比,還是比較低,消費者買蛋請務必認明有通過「友善雞蛋聯盟」標章稽核的蛋品。指南中最低標準的「豐富籠」,也不是聯盟認證的「非籠飼」生產系統。

 

 

關於豐富化籠飼

豐富籠被視為能兼具經濟價值與動物福利的飼養系統,也就是把籠裡空間放大一點點。然而,已有許多科學研究指出,豐富籠裡的母雞仍然無法滿足沙浴探索、就巢產蛋、棲息高處 的需求,完全只是轉型的「過渡期」。

國際間已開始陸續淘汰豐富籠系統,加上企業不斷承諾供應100%「非籠飼雞蛋」,豐富籠雞蛋已開始出現供過於求的問題。

根據丹麥報紙 JydskeVestkysten 報導的一個案例,蛋農 Bent Jensen 投資了丹麥克朗1千萬(大約臺幣 4,600 萬)興建了 3 座豐富籠雞舍,原本設定使用期限為 20 年,但 8 年後由於籠養雞蛋的需求大幅降低,於是只得蒙受損失提前拆除。 

20210525.png

而紐西蘭的蛋農聯合會也警告農民「不要投資豐富籠雞蛋生產系統 」,紐西蘭現任農業部部長更說:「我不會選擇投資豐富籠,並相信沒有任何一個聰明的人會」。

雖然目前台灣政府的指南將豐富龍定義為友善系統之一,但從動物福利的角度,母雞仍處於無法滿足自然天性的籠飼環境中。提醒大家買蛋時一定要看清,有標示「放牧」和「平飼」的雞蛋,或是選購貼有「友善雞蛋聯盟」標章認證的蛋品,才能實際保障母雞動物福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