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正視各項衝突!找出解方!邀請加入【系統化路死動物及遊蕩犬貓相對數量與分布大調查】以科學方法共同改善台灣野生、同伴動物處境

2018.01.17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line

為保護野生動物生存、維護同伴動物福利,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簡稱路殺社)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去(2017)年展開合作,以客觀的科學取樣方法,邀請公民加入「系統化『路死動物』及『遊蕩犬貓』相對數量與分布大調查」(以下簡稱【系統化調查】),希望透過公民聯手參與,取得下列重要資訊:

1.估算全台每年動物路死總數量與分布情形,以制定各項改善方案。

2.監測不同季節及不同年間動物的路死數量變化(包含犬貓路殺)。

3.評估動物受路殺威脅程度,積極協助改善受威脅物種或大量死亡事件。

4.了解國內遊蕩犬貓相對數量及分布,做為流浪犬族群控制管理、狂犬病防疫、交通安全改善,及降低各項遊蕩犬貓與人及野生動物、畜牧農業衝突之對策制定依據。

根據路殺社資料,2012~2017年間,全台各式道路至少被記錄了98,700件550種動物死亡事件。其中高達8,200件(8.3%)是野生動物保育法所公告的保育類動物,例如國人非常關注的石虎54件、穿山甲43件、水獺16件,白鼻心257件、領角鴞674件、龜殼花1,562件。每一筆死亡事件,既是對野生動物保育的重大打擊,也是生物發出的無言警訊,因為牠們的死亡全是因為道路設計或駕駛行為不當、農藥濫用、有毒廢棄物或重大傳染病、遊蕩犬貓獵殺所致。且這些數字僅只是冰山一角,估計能被路殺社公民科學家隨機發現和記錄的動物死亡事件,可能1%不到。

台灣地窄人稠,各種人為活動已造成野生動物棲息地零碎化及消失,且道路開發也衍生出野生動物遭車輛撞擊的「路殺」問題,其中不乏瀕臨絕種的台特有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圖為穿山甲。 (路殺社提供) 
遭路殺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石虎。( 蘇隆冠拍攝,路殺社提供 )
盜獵、中毒、獸鋏及遊蕩犬貓獵殺,都直接威脅野生動物生命並破壞生態,造成野生動物族群數量下降。(左上圖:中興大學生命學系吳聲海老師提供;右上圖:狂狷拍攝,路殺社提供;左下圖:馮金南拍攝;右下圖:蘇隆冠拍攝)

此外,與人類最親近的同伴動物:犬、貓,也因飼主的棄養或放養,讓在野外、街頭的犬貓與野生動物產生各種衝突,而遊蕩犬貓自身也同樣面臨路殺、獸夾、疫病、毒殺等傷害。去年2月全台公立收容所施行「零撲殺」政策後,各縣市政府為因應收容所量能不足問題,多採「精準捕捉」政策。也就是盡量讓狗留在街頭,不要進入收容所,強調只捕捉造成「危害」的遊蕩犬隻(需鄰里長及報案民眾指認)。部分縣市則採「捕捉、絕育、疫苗施打與回置」(TNVR或TNR)措施,甚至要求民眾及各單位(如國家公園)若遇流浪犬貓問題盡量「自行處理」。此外,「零撲殺」政策實施後,收容犬貓認養率無法提高,還讓部分民眾或黑心繁殖業者棄養的更「安心」,各縣市無不處在收容動物爆量的壓力中。

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說:流浪犬貓除了常發生被「毒殺」、誤觸「獸夾」等不幸外,根據高速公路局的監測統計,從98年到106年,走上國道遭路殺的動物中,狗就高達7,382隻,貓則有5,051隻。犬貓誤入國道,在車陣裡倉皇失措的恐懼、緊迫,以及下不來的飢渴交迫,不僅帶給動物極大的痛苦,也造成用路人生命安全的威脅。

因飼主的棄養或放養,讓在野外、街頭的犬貓與野生動物產生各種衝突,而遊蕩犬貓自身也同樣面臨路殺、獸夾、疫病、毒殺等傷害。圖為遊蕩犬追逐棲息於濕地的黑面琵鷺群。(照片提供:生態大腸花社團成員)
南投集集馬路上出現"小心狗群"告示牌,顯見遊蕩犬在道路上可見率非常高,數量也不少,引發各項安全問題。(照片版權:陳志耘拍攝,路殺社提供)
在野外、街頭的遊蕩犬貓不僅與野生動物產生各種衝突,其自身也同樣面臨路殺、獸夾及疫病、毒殺等傷害。
根據高速公路總局統計路死動物種類及數量資料。從98年到106年,走上國道路殺的動物中,狗就高達7382隻,貓有5051隻。犬貓誤入國道,在車陣裡倉皇失措的恐懼、緊迫,以及下不來的饑渴交迫,也造成用路人生命安全的威脅。(照片來源:高公局 "國道資源調查暨淺山環境復育計畫)

為能掌握遊蕩犬貓族群數量變化及遭受路殺、毒殺或獸夾傷害的動物死亡數量與分布區域…等資訊,去年7月起,路殺社與研究會合作,擴大「公民科學家」通報記錄的物種,不再只限於野生動物,而是含括所有犬貓活體與傷亡個體。

這項調查在去年7月及10月試做兩次,目前已回收其中128個樣區的調查結果,經統計分析:平均一次調查可在全台的路上見到至少3萬5千隻的遊蕩犬貓(被偵測數量),其中10月被看見的數量多於7月。由於每次調查不會看到該區所有遊蕩犬貓,僅能見到「部分」,因此稱為遊蕩犬貓的「被偵測數量」。假設該區域曾經實地調查過遊蕩犬貓的絕對數量(「絕對數量」代表調查區域內「實際」的遊蕩犬貓數量),再與本調查的「被偵測數量」比對,則可推估該區域遊蕩犬貓的「被偵測率」,進而推估出全台遊蕩犬貓的絕對數量。此可做為政府與民間各項介入資源手段及成效評估之依據。

陳玉敏表示:儘管二十年來,無數民間善心資源投入TNVR或TNR,希望減少野外流浪犬族群的繁殖,但始終未能獲得顯著成效。其原因包括:

一、    犬貓源頭管理措施,包括家犬、貓絕育;犬貓籍異動登記;飼主責任建立等,均有待努力落實。而民眾隨意棄養犬貓,或以「放養」方式放任家犬貓遊蕩、交配繁殖,更為野外族群不斷灌入「活水」。

試以農委會今(2018)年1月 2日「寵物登記資訊網」資料估計。已登記寵物數量為1,949,785隻(犬為主),扣除死亡493,932隻,實際為1,455,853隻,其絕育率為56%,表示尚未絕育的犬隻為640,575隻(64萬隻)。

假設公母犬隻比例各半,保守估計僅有5成母犬懷孕,每年僅生1胎、每胎存活5隻,則未絕育母犬一年約可生下800,717隻幼犬。這些幼犬有多少會被棄養或送交收容所,持續為台灣流浪犬數注入「活水」,令人擔憂。

二、在源頭管理措施必須發揮成效的前提下,TNVR(或TNR)之實施,仍須以科學方法,有效、精準掌握遊蕩犬隻數,以制定有效「作戰計畫」,包括:施行期程、數量、分區、因地制宜、於最短時間內完成七成以上犬隻絕育,並以一定密度持續推動,直到確認族群數量已獲控制。

農委會去年底完成寵物歸戶地圖視覺化查詢系統(http://www.pet.gov.tw),上網即可查詢小至鄰里、大至縣市區域已辦理寵物登記及絕育的犬貓分布情形;若可配合每年4次【系統化調查】的結果,便可即時掌握樣區方格內遊蕩犬貓數量的消長變化和該區犬貓寵物登記率、絕育率高低的相關性,做為評估各縣市動保單位執行犬貓源頭管制措施成效的判斷依據。

負責推動這項計畫的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德恩表示:【系統化調查】是以方格法先將台灣切分成約1,440個5*5公里的方格,扣除沒有道路的方格後,再以影響路殺的主要因子:道路密度、道路型態(上述兩項因子會影響交通流量)及生態氣候分區(影響動物的分布及族群量)做為路死動物調查樣區選取依據,以分層逢機取樣的方式隨機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樣區方格共252格(7大生態氣候分區x3種道路密度《高、中、低》x4種道路型態《省道、縣道、鄉道及其他》x3個重複),開放公民科學家參與認養。

調查方法為:公民科學家於每年1、4、7及10月中的任何一天,至認養樣區選擇2種不同型態的道路,分別進行至少3公里的沿途路死動物(含犬貓等脊椎動物及陸蟹,但不含昆蟲、蝸牛、蜈蚣、蜘蛛等)拍照調查,並記錄沿途所見之遊蕩犬貓數量,再將調查結果透過專屬系統上傳。

七大氣候分區的縣市分布。
系統化調查的樣區取樣方式。

【系統化調查】於今(2018)年1月正式上路,然而樣區認養數量尚未達到252格的最低標準,目前已被認養的樣區僅約160個。被認養調查的樣區數量越多,所能含括的棲地類型將越多,越能提高估算的準確度、減少統計上的偏差。兩單位共同呼籲:

一、邀請所有關心野生動物、同伴動物及愛惜生命的民眾至路殺社官網(https://roadkill.tw/spa-intro)認養樣區,加入調查。用客觀且科學的方法改善動物處境!現在加入可獲得3項禮物「束口反光揹袋」、「系統化調查記錄本」及「反光調查背心」。

二、建議農委會針對台灣本島七大生態氣候分區,協調每區至少一個以上縣市進行該縣市遊蕩犬貓的「絕對數量」調查,並配合路殺社【大調查】數據,做為推估全國遊蕩犬貓總數及其變化之依據,進而評估各縣市犬貓源頭管制政策執行之成效(包括部分縣市實施TNR/TNVR之效果)。並促進官民合作減少台灣同伴與野生動物衝突,讓動保、野保政策執行更有效、確實!

路殺社與本會共同召開系統化路死動物及遊蕩犬貓相對數量與分布大調查記者會,介紹調查方是、內容及2017年二次試調結果,邀請公民加入公民科學家行列,參與長期監測,以提出科學數據,作為各縣市同伴動物管理政策及野生動物保育策略、道路開發計畫等參考依據。
現在加入系統化調查,可獲得反光調查背心、束口反光揹袋、系統化調查記錄本等三樣禮物!

◎感謝公路總局「中部地區友善道路改善計畫」的經費支持,讓「系統化路死動物及遊蕩犬貓相對數量與分布同布調查」得以順利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