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回應近來有關「傳統市場禁宰活禽」之疑慮

2013.05.08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line

最近關於「傳統市場禁宰活禽」議題的質疑與討論中,有兩個區塊,又各有不同層面:

A:
工業化畜牧 vs. 傳統小農畜牧
集約畜牧動物福利 vs. 放牧、低密度畜牧動物福利(人道畜牧, welfare on farms)

B:
雞肉攤商 vs. 不知情的消費者 (食品安全)
畜牧產業 vs. 全民健康 (疫情管理)
直接手宰 vs. 電宰(人道屠宰, welfare at slaughter)

將AB兩個區塊混為一談,恐不適宜。

B區塊的「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相對於目前的「傳統市場亂宰活禽」而言,當然是比較有利於食品安全、疫情管理、人道屠宰。而在A區塊,我們當然是站在「傳統小農畜牧」這一邊。原因無他,動物福利較優,有利生物多樣性、環境與生態保育…等等。例如,本會所致力推動的「友善畜牧」運動。

為了維護A 區塊的「小農」,而質疑動保團體在B區塊推動的「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可能會是硬要「拿張飛打岳飛」?

不是不能質疑,而是質疑是否有理!例如:有人強調消費者看不到活體,無法確定是否為病雞?這是「開倒車」,在替「溫體肉」說項。忽略對消費者「食品安全」這個「弱勢」的關懷!屠宰場肉品衛生檢查制度不完美、獸醫師可能良莠不齊是一回事,但要說消費者「眼見為憑」比較好,就過度美化與誇張了!如若如此,那全球肉品工業都無需「肉品衛生檢查員」的設置了。

此外,質疑政策急就章?本會關注、推動「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長達十年,政府的配套工作也許至今仍未臻完善,但說政府沒配套、盤商沒心理準備,恐怕過於表面。重點是,中間幾度政策轉彎(回復傳統市場活禽屠宰),每次轉彎都長達2年以上,小農們是否因此更能對抗「資本農」了?

站在畜牧的立場,農委會最早要推「傳統市場禁宰」,是基於「食品安全」,後來則是基於疫情。但這兩個目標最後都不敵「盤商」的利益、觀望。

人道、動物福利、電宰,其實從來不是政府的「主選項」。如今因為H7N9而下定決心,可以說,動物福利仍是弱勢,但也可以說,動物福利必然會跟食品安全與疫情管理〝綁在一塊〞。

至於人道屠宰,已經是「科技」範疇,其中涉及知識、技術、設備等面向。

1. 或許可說,電宰不夠好。但不能明示、暗示的說「直接手宰」比電宰好。主張電宰不夠好的人,可以考慮用「氣體致昏法」(http://www.east.org.tw/node/1118 ),但該法設備不眥,主要用於疫情發生時的大量撲殺。或者可以用單隻致昏槍,很適合小型攤商(如附件,英國Bristol大學),但這恐非質疑電宰的本意?

2. 電宰不能適應土雞規格多樣化,可從改良掛雞設施著手。現行電宰場設備可能無法符合所有雞種,但不表示問題無法解決。以此論定將限制雞隻育種,實在是牽拖!其他細節就不多說了,因為真的不是重點。

3. 動物被『正確』電擊或撞擊時,會出現顫抖、掙扎等現象,是正常的致昏反應,這些都有科學研究可以說明。不忍卒睹可以理解。但一隻雞在意識清醒下被割喉放血,丟入桶內,掙扎至死。或甚至還沒死,就被丟入燙毛機內活燙,應該不會「更人道」吧!

4. 沒有心跳,會影響放血?這事科學家早已研究,並不正確!一旦喉嚨被割斷,輸入心臟的血液已經不夠、無法維持心臟正常運作。放血足夠與否,跟心跳無關。有興趣了解者,可洽英國Bristol大學獸醫學院臨床獸醫科學部農場動物科學小組(DFAS,Bristol University):http://www.bris.ac.uk/Depts/DFAS/

5. 政府也鼓勵小型電宰廠的設立…。總之,如真有困難可以努力克服,而不是拿來當反對「傳統市場禁宰活禽」的藉口!

6. 雞隻運送移動也會傳染病毒。沒錯,那麼更應該反對現行活體運銷方式!

同樣的,或許可說「電宰場」可能這個不好、那個不夠好。或懷疑政府施政效能不彰,例如:私宰場未來可能透過非法管道取得電宰標章、電宰廠非全面電宰 (掛羊頭賣狗肉)等。但說電宰不一定比較衛生,「傳統市場現宰活禽」的食品安全(檢查)、疫情管理會比較好,恐無理據。

擔心政府執法不彰,因此反對全面電宰,主張維持現狀,豈非本末倒置!

總之,關心小農(雞農、豬農…),農權、環保與動保之間,可以攜手合作,也可以分進合擊。但共同的敵人,是貪婪、擴張、剝削弱勢的資本主義,是向政商結構屈服的政府,而不是動物福利--不管是農場、運輸、市場或是屠宰場的動物福利。這在國內如此,國際上類似運動的趨勢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