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3R

實驗兔、實驗鱟 痛苦、犧牲無人知--以學名藥為例,檢視台灣不必要的實驗動物犧牲

2012.12.04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line

https://youtu.be/iyf5zji9oIM◆其他觀看點:兔子熱原試驗的真相(下載1下載2下載3

人類拿動物做實驗,造成動物身心承受外界難以想像的折磨與痛苦。盡管各種實驗都有堂而皇之、不得不然的理由,但面對長久以來的動物實驗倫理爭議,國際間除積極推動實驗動物的3R原則—「替代」、「減量」、「精緻化」外,亦有「拿動物做實驗,所得數據是否精確,得以有效應用在人體身上」的反思。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4日)首次針對台灣實驗動物現況發聲,發表「以學名藥為例,檢視台灣不必要的實驗動物犧牲--熱原試驗應廢除活兔、鱟血的利用,改用人類全血(MAT)等替代」調查報告。研究會指出:現行國產針劑為確定輸液或包材是否含有導致病患發燒的「熱原物質」,不論是使用兔子或鱟血進行動物實驗,皆無法保證能有效偵測熱原,也增加動物無謂的痛苦與犧牲。研究會呼籲衛生署及農委會應配合修訂藥典或相關法規,要求藥廠全面改用人類全血或其他替代方案測試熱原。國科會更應積極推動獎勵我國科學家研究、發展動物實驗的替代方案。

根據農委會97~99年統計,藥廠每年使用兔子作為熱原試驗,數量約為400~800隻,若以平均每年650隻計,30年來至少有19,500隻以上的兔子被用在熱原試驗上。若包含其他實驗,每年約使用2萬隻兔子,30年來估計約有60萬隻兔子被用於實驗。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FDA)早已核准使用人類全血試劑(MAT)替代兔子和鱟血實驗,國內相關單位不應延宕改革、減少動物犧牲的時機。

 

許多實驗兔子終其一生住在狹小的籠舍裡,在反覆施打多種藥物的實驗中度過。(版權:英國BUAV,提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兔子是群居動物,卻被單獨關在狹小的鐵籠裡,完全無法和同伴互動。這對無時無刻喜歡聞嗅、啃咬、奔跑、探索環境的兔子來說,無異是相當大的精神折磨,甚至出現刻板行為。(版權:英國BUAV,提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所謂「熱原試驗」是將兔子固定在類似「斷頭臺」的架子上,當天禁食,實驗人員將藥物自兔子耳朵的靜脈注入體內,每隔30分鐘測量一次肛溫,每次持續3小時,過程中兔子完全無法動彈。這對無時無刻喜歡聞嗅、啃咬、奔跑、探索環境的兔子來說,無異是相當大的精神折磨。兔子天性膽小、敏感、容易受到驚嚇,面對疼痛、不舒適的實驗過程,無法找地方躲藏,只能任由人類擺佈。若藥品遭受熱原汙染,則兔子會發燒、休克甚至死亡,許多實驗兔子終其一生住在狹小的籠舍裡,在反覆施打多種藥物的實驗中度過,造成兔子極大的緊迫與痛苦。
 
做熱原試驗的兔子被緊鎖在如同斷頭台般的「固定器」中,完全無法移動頭部及身體長達至少3.5小時之久,這對無時無刻喜歡聞嗅、啃咬、奔跑、探索環境的他們,無異是相當大的精神折磨。(版權:英國BUAV,提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研究指出,當兔子焦慮、緊迫時,可能使體溫升高,造成實驗人員無法判定體溫升高究竟是因為動物太緊張,還是真的有熱原存在。而長時間的固定也可能導致血液循環變差,而使體溫不正常的下降,影響實驗判讀。(版權:英國BUAV,提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兔子喜歡互相聞嗅、幫對方清潔身體。(版權:英國BUAV,提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研究人員從肛門能將溫度探測器插入兔子的直腸,以測量兔子體溫變化。(版權:英國BUAV,提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兔子被使用於熱原試驗時,其焦慮與緊迫可能影響兔子的生理反應。因此熱原試驗的準確性令人質疑。研究指出,當兔子焦慮、緊迫時,可能使體溫升高,造成實驗人員無法判定體溫升高究竟是因為動物太緊張,還是真的有熱原存在。而長時間的固定也可能導致血液循環變差,而使體溫不正常的下降,影響實驗判讀。另外,不同的兔種、年齡、性別甚至飼養方式,對熱原的敏感度皆會有不同,而這些變異因子卻完全沒有在藥典中規範,使試驗結果多了許多不確定性。研究也顯示某些會使兔子發燒的熱原,對人體可能不見得有影響,反之亦然;部分熱原雖能使兔子及人體都發燒,其引起發燒的劑量與發燒的程度也並不相似。

 
做熱原試驗前一天,兔子就被禁食。試驗當日,兔子除了飲水外,也不得進食,必須忍耐長時間的飢餓。(提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台灣某藥廠的兔子熱原試驗的固定架。(提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從研究會於2006至2012年間進行的2次電話訪查、1次問卷調查中發現,國內針劑藥廠檢驗熱原,採用動物實驗的比例達百分之百。現有25家藥廠中,採用LAL鱟血試驗者共18家(72%),部分採用兔子、部分採用LAL鱟血試驗者為7家(28%)。雖然藥廠改用LAL(鱟血)替代兔子進行動物實驗的趨勢明顯,然而國際間早已認可採用人血(MAT)或其他以人血為原料發展的試驗方法替代兔子或鱟血,除可信度比活兔和鱟血高外,偵測不同種類熱原範圍或效度也比較大。

朱增宏說:1980年代LAL鱟血試劑商品化上市,其原料來源幾乎百分之百來自野生鱟。LAL試劑雖能夠敏銳、準確地偵測出內毒素,卻無法測出非內毒素的熱原,例如病毒、黴菌、革蘭氏陽性菌…的產物。因此,部分醫療產品,例如生物製劑、疫苗等藥物,目前仍無法完全採用LAL試劑,但卻已經可以採用MAT等人類血液試劑替代。

野生鱟被捕捉、上架、抽血後再賣到飼料廠或野放,由於鱟的商業利益如此龐大,許多不肖商人便採用「殺雞取卵」的方式,將鱟血一次抽光,有研究指出:縱使沒被抽光血,還是有高達10~20%鱟因抽血而死亡,此外伴隨外在壓力如運輸、保定等流程,死亡率更提高到29.4%。這對成熟速度緩慢的鱟來說,不啻是雪上加霜。台灣本島及澎湖、金門的鱟族群數量已日漸稀少,中研院學者更已二次正式行文農委會要求將鱟列入保育類動物。因此,抽取野生鱟血的LAL試劑同樣應該被廢止。

立法委員林淑芬、田秋堇在記者會上,要求農委會、衛生署、國科會官員應盡速回應民間團體要求,將利用活體動物進行熱原試驗的方式,改用不必犧牲動物的人類全血試劑(MAT)替代方案。(攝影/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鱟成熟速度緩慢,約十幾年才會成年。台灣本島及澎湖、金門的鱟族群數量已日漸稀少,中研院學者更已二次正式行文農委會要求將鱟列入保育類動物。(版權:蘇銀添,提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2000年,歐洲替代方案確效中心( ECVAM)學者提出「熱原試驗替代方案,必須不使用動物;以人體的發熱反應為基礎;偵測的熱原種類要含細菌內毒素、外毒素、黴菌等多項條件」,因此能夠滿足上述各項條件的,就是人類自己的免疫系統。約在1980、1990年代開始,科學家開始研究以人類血液為模式的熱原試驗法─MAT (Monocyte Activation Test),又稱WBT (Whole Blood Test)。
 
ECVAM於2006年發表正式聲明,確認人血熱原試驗的有效性;隨後美國替代方案確效跨部會協調委員會(ICCVAM) 也在2008年認可了這個試驗方法,FDA則在2009年跟進,公布允許MAT試驗法。更於今(2012)年6月公告產業指南(Guidance for Industry),確認MAT可以替代兔子和LAL鱟血用於熱原試驗。2010年,歐洲藥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已正式收錄五種人血熱原試驗模式。
 
研究會的報告指出,台灣學名藥針劑實驗方法的抉擇,混亂不一、各行其是。例如通常做為「支氣管擴張劑」的aminophylline,有的藥廠用兔子做熱原試驗,有的藥廠則使用鱟血試劑,有的藥廠甚至不需檢驗。
 
動物保護法第15條第1項規定「使用動物進行科學應用,應儘量避免使用活體動物,有使用之必要時,應以最少數目為之,並以使動物產生最少痛苦及傷害之方式為之。」此即國際公認之動物實驗3R原則:替代(replacement)、減量(reduction)與精緻化(refinement)。意即動物實驗首先應儘量避免使用活體動物,次應避免使用與人類具有相同感覺器官構造之脊椎動物。且必須盡可能減量,並維護動物福利在最佳狀態。
 
農委會近年依法針對動物實驗機構進行外部查核時,常發現藥廠做熱原試驗的兔子飼養環境不良、健康不佳,多為單獨飼養違反兔子自然習性,但多年來卻未積極推動採用兔子熱原試驗的替代方案。而藥物藥廠主管機關—衛生署,不論在藥典及藥政法規制定時,並未將國際活體動物實驗的替代方案納入考量,目前中華藥典最新版雖同時收錄兔子熱原試驗及細菌內毒素試驗,但仍未將人類全血試驗列入,未能與國際接軌。且每家藥廠申請、延展、變更藥品許可證時,必須向衛生署做「藥品查驗登記」,但衛生署卻未能趁此機會把關,要求藥廠採用「非動物的替代檢驗方式」。

另相較於歐、美推動活體動物實驗的替代方案,乃至中國針對MAT的研究,台灣的成績可說是「零」分,國科會責無旁貸。在美國,係由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NIEHS)等15個政府機關組成「替代方案確效跨部會協調委員會」(Interagency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the Validation of Alternative Methods, ICCVAM)。根據一份2006年的統計,其於過去10年間花費約1000萬美金,用以協助替代方案的發展與確效。而歐洲替代方案確效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the Validation of Alternative Methods, ECVAM)在同樣的期間內,則花了3億美元在替代方案的研究上(Goldberg and Hartung, 2006)。

反觀國內,政府無任何鼓勵措施,亦無相關經費編列,導致我國在替代方案的研發上嚴重落後他國,在這方面的貢獻可以說是「零」。以人血MAT試驗為例,國外已有數十篇甚至上百篇相關文獻,連中國都已跟上國際潮流,正進行此類研究,國內卻幾乎沒有相關論文報告 。主政機關國科會,責無旁貸。

基於國際趨勢、藥品安全、動物福利與生態保育,研究會提出三點訴求:

一、行政院衛生署應即修訂「中華藥典」、「藥品查驗登記制度」、「優良藥品製造標準」、「藥物製造工廠設廠標準」等相關法規,除鼓勵藥廠全面廢除兔子熱原試驗外,更應積極推廣採用人類全血(MAT)或其他類似試驗法,趕上國際趨勢,保障國人用藥安全。
 
二、行政院農委會應即修訂「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或小組設置辦法」、「動物實驗申請表」、「動物科學應用機構查核輔導要點」等,將「優先採用替代方案,唯有當動物實驗無替代方案時,才可進行動物實驗」納入條文,並全面檢討現行動物實驗有無替代方案,要求有替代方案者,立即停止活體動物實驗,如此才能確實減少動物數量,保障動物福利,同時亦促進國家生物醫學發展,與國際接軌。
 
三、行政院國科會應即成立跨部會之動物實驗替代方案研究中心或委員會,負責引進、推廣國外已有之替代方案,並編列預算,鼓勵國內替代方案之研究發展。

學名藥動物實驗Q&A

「以學名藥為例,檢視台灣不必要的實驗動物犧牲 -- 熱原試驗應廢除活兔、鱟血的利用,改用人類全血等替代」調查報告
(檔案較大,建議下載後閱讀)

【延伸閱讀】

[ 2013/10/11 ] 行動進展--推動「動物實驗」替代、減量、精緻化初步成果!

[ 2013/08/20 ] 動物實驗—必要之惡? 農委會狂犬病動物實驗核准依據為何? 檢視台灣動物實驗監督管理五大漏洞 杜絕浮濫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