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隱匿疫情豈止70天!許天來下台負責?還是下台卸責!請監察院追查「肇逃」共犯!

2012.03.06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line

農委會防檢局3日召開臨時記者會,宣布台灣出現高病原禽流感(HPAI,H5N2),震驚社會。局長許天來於次日表示願請辭負責,農委會甚至說:「許局長請辭是有擔當的表現!」至今堅決否認隱匿疫情。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6)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台灣早在99年初即已出現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所定義的高病原H5N2禽流感(HPAI)。但行政部門從上到下欺騙社會、矇混國際,視防疫如兒戲,不僅犧牲無數動物的生命,更讓國人健康暴露在高風險中。

研究會公佈兩份99年3月1日及8日防檢局的內部文件(農衛試疫字第099251016及099251019號函)指出(附件一),當時發生在彰化某養雞場所出現的疫情病毒,其靜脈內注射致病性指數(IVPI)值,經「複驗」為2.41,且血球凝集素切割序位已含RKKR等四個鹼性氨基酸,確認「符合OIE對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之定義」。但防檢局長許天來卻硬要扭曲解釋OIE定義,將「臨床表現不像高病原」硬詏為最後判定準則,加上當時其他官員與學者的「緘默」或是配合演出,讓應如作戰的防疫作為不了了之。此後分別在99年10月、100年3月及11月再度爆發H5N2疫情,100年4月爆發H7N3疫情,直到100年12月李惠仁導演揭發彰化芳苑養雞場為H5N2高病原,及今年2月台南H5N2疫情被「承認」屬於高病原為止,農委會知道「紙包不住火」了,才緊急召開記者會說:「從嚴認定為高病原」,企圖為涉嫌隱匿疫情至少2年卸責。研究會呼籲監察院應追查涉及隱匿疫情的「上下游官員」,包括即將就任副總統的前行政院院長吳敦義、前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家畜衛生檢驗所所長黃金城,以及熟悉OIE規則與定義的學者專家。

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99年初研究會與李導演同時接到一份密報,指出台灣已爆發H5N2高病原疫情,但被農委會掩蓋下來。為證實此訊息,研究會依據「政府資訊公開法」正式發函給防檢局,要求調閱相關會議資料及資訊,請其公開疫情資料,但都被防檢局以「公務機密」為由拒絕(見附件三)。隨後研究會向行政院提起訴願,仍被駁回。為凸顯政府將百姓視為愚民,不准民眾知道真相的惡劣行徑,研究會繼續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政府公開疫情資訊,屢次開庭過程,都遭到防檢局百般阻撓,其委任律師甚至向法官陳述「被告(防檢局)作成拒絕提供(資訊)決定時已考量公共利益,原告是社團法人,其本身價值觀作該主張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容有疑義,禽流感疫情相關資料如流出遭斷章取義使用,輕者造成業者生計問題,重者引起國人恐慌,造成業者配合檢驗度降低」…云云。要法官判我方不得要求閱卷。負責此案的研究會義務律師陳彥君說:「疫情判定」的實驗報告乃是客觀的科學資訊,何來「公務機密」可言,或只是「不能說的秘密」?!且農委會也未說明依照什麼法令認定是「公務機密」?就否決人民有請求這些攸關國民健康資訊的權利,導致人民在資訊不對等的情形下,根本無法實踐政府資訊公開法賦予人民監督政府的立法意旨。(見附件四:本會義務律師陳彥君發言稿)。

朱增宏說:OIE規定即使是低病原禽流感H5N2(LPAI),仍需進一步以「氨基酸序列檢定(血球凝集素HA0切割位核酸序列分析)」,做為判定是否屬於必須通報之「高病原H5N2」的原因,在於低病原禽流感病毒可能基因突變為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例如[註1] :

●1983-1984在美國賓州發生的H5N2亞型,原本是低死亡率的低病原性禽流感病毒,經過六個月後便轉為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死亡率將近90%。

●義大利曾經發生H7N1的低病原性流感病毒,經過9個月後變為高病原性流感病毒,最後造成超過1,300萬的家禽撲殺或死亡。

●1994年6月在墨西哥分離到的H5N2亞型病毒株,經病原試驗分析為低病原性毒株,但至1995年爆發高病原性H5N2亞型病毒株疫情時才發現此病毒已轉為強毒株,其中主要的原因為HA1與HA2之間的切割位處插入5個鹼性氨基酸[註2]。

雖然感染禽流感雞隻的臨床症狀會因各種條件而不同,而高罹病率也通常會伴隨急遽攀升的死亡率,但這些臨床症狀都不能當作診斷病毒致病性的依據。原來OIE在第一屆國際禽流感研討會(1981)後,放棄使用「雞瘟(fowl plague)」一詞,改以雞隻活體動物試驗(死亡率75%)判定高病原禽流感病毒(HPAI)。但此一定義後來被證實無法適用於前述1983年發生於美國賓州的禽流感病毒。問題就在一個在實驗室中呈現低病原的病毒,在經過簡單的基因突變後,演化成為高病原。因此自1992年起,OIE即已採用新的定義,包括:雞隻活體實驗(死亡率),細胞檢測(病變指數)以及氨基酸序列檢定。而「產蛋量低、死亡率高」等常見臨床症狀,根本不是判斷的準據,只能當作參考。

防疫如同作戰,預防重於撲殺,但農委會卻「料敵從寬」,且至今仍然不肯承認錯誤,讓OIE想要嚴加防範的「低病原變高病原」疫情在台灣發生。

針對疫情防疫、國人健康及動物福利等問題,研究會要求政府應即刻公告停止傳統市場的活禽交易。朱增宏說:台灣早在95年3月為因應東南亞國家禽流感疫情升溫,經「國安會議」層級制訂了全面禁止「傳統市場、臨時攤販集中場現宰家禽」政策,此後包括農委會、衛生署、經濟部等跨部會都編列龐大預算,擬逐步落實配套措施推行此重大公共政策。99年4月1日是政策正式實施之日,但農委會竟在3月26日,以禽流感疫情趨緩以及國人飲食習慣為由(見附件五),公告廢止已花了四年時間及公務預算推動的政策,重新發佈了一份傳統市場可以交易、宰殺活禽的公告(99年3月26日農防字第0991502402號)。而當時正值台灣悄悄爆發高病原禽流感疫情,若非行政院或更高層「默許」,農委會豈敢冒如此大的風險。研究會要求監察院,絕對要揪出廢弛職務卻「肇逃」的共犯,依法彈劾。相關失職官員更應移送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撤職查辦。

附件一:家衛所「99年度家禽流行性感冒診斷監測技術小組第1次會議」紀錄(99年3月1日)

附件二:家衛所「99年度家禽流行性感冒診斷監測技術小組第2次會議」紀錄(99年3月8日)

附件三:農委會回覆「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申請調閱國內發生禽流感疫情相關資料案」公文(99年5月26日)

附件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義務律師陳彥君3月6日記者會發言內容

附件五:台灣歷次禽流感之病毒變異、判定及疫情通報

附件六:OIE如何判定HPAI(2009)

【新聞參考資料/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翻譯整理】

一、關於OIE疫情通報

成立於1924年的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現有178個會員國,台灣是其中之一。其設立宗旨首先強調要「確保全球動物疾病資訊透明 (Ensure transparency in the global animal disease situation)」,可見其重要性,及與動物疾疫控制、動物產製品貿易、食品安全和動物福利等議題之關連性[註3]

OIE要求會員國通報的重要動物疾病資訊,包括:

●OIE所列將近100種必須通報的動物疾病或疫情,首次在一個國家、地區或區域發生;

已知動物疾病或疫情再度發生或是已被解除;

已知動物疾病病原的新毒株首次被發現

●已知動物疾病的發病率或是死亡率突然或超出預期的增加;

●出現新興疾病,且具顯著發病率與死亡率,或有人畜共通傳染的潛力;

已知動物疾病流行病學上出現變化的證據(例如宿主範圍、致病性、致病原之毒株等)[註4]。

OIE每一會員國都有責任在發生動物疫情時即時通知,以便OIE通報其他國家採取適當的風險管理措施。動物疫情通報未能即時、透明、正確,將導致國家信用的喪失,和疾病傳播的風險[註5]。

二、禽流感造成公共危險的可能性

禽流感病毒會跨物種傳染給人類,造成公共危險,例如[註6]:

●1996年一個在禽場工作的婦人有結膜炎症狀,並在眼瞼拭子中分離出H7N7亞型的流感病毒,證實為禽源流感病毒。

●1997年香港爆發H5N1流感病毒感染,證實為禽傳人的病例,此次疫情共有18人感染,其中有6死亡。(世界衛生組織1997年12月17日證實HK97是一株禽類病毒。[註7])

●1999年3月香港兩個女孩感染流感病毒H9N2,經病毒基因序列比對為A/quail/Hong Kong/G1/97毒株相近,證實為禽型流感病毒傳染人的病例。

●2003年荷蘭禽場爆發高病原性流感病毒,一位參與撲殺的獸醫師死亡,檢體驗出H7N7亞型。

●義大利2002-2003年發生低病原性H7N3禽流感流行期間,有7人感染而血清抗體陽性,但無任何症狀發生。[註8]

●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表示, 2005年日本爆發H5N2疫情,該國針對257名禽畜業者進行監測,隔年確認有3成2體內出現抗體,但無臨床症狀,只有體內發現抗體,代表人類免疫系統對病毒產生反應,有感染證據,但病毒無法在人體內繁殖致病。[註9]

更嚴重的是,不同流感病毒會基因重組為新的致病性感冒病毒株,例如1997年香港發生的H5N1禽流感,造成6人死亡(死亡率30﹪)的病毒株,其8段基因均來自禽類,但對這些病毒基因片段進行基因序列分析,結果發現其來源有三個方向[註10]、[註11]:

●HA基因很類似1996年大陸廣東鵝農場流行的H5N1流感病毒。

●NA基因很類似1997年從鴨所分離到的H6N1病毒。

●6段內部基因又很類似1997年在香港雞市場由鵪鶉所分離到的H9N2流感病毒。

三、H5N2禽流感是否可能演化為H5N1?

低病原禽流感(LPAI)為高病原禽流感(HPAI)的重要因源,而除美國與墨西哥H5N2由低病原突變為高病原之案例外,實驗室也證實從雞和天鵝取得的低病原禽流感病毒,可以產生高病原病毒[註12]。國內學者台大獸醫學系王金和教授則曾表示,雖「機率很低」,但H5N2「若與具有N1禽流感病毒同時感染一個禽類細胞,會有基因交換而變為H5N1的可能」[註13]。

[註1] 張能輝,2007。〈台灣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H4亞型血清學調查與病毒核酸序列分析〉。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3。

[註2] 陳建豪,2006。〈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血球凝集素蛋白之表現及其應用〉。台灣大學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6。

[註3]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網站:http://www.oie.int/about-us/our-missions/ (2011.3.30)

[註4] 陸生動物健康法典(Terrestrial Animal Health Code. OIE, 2010)第1章第1.1.3條第1款(http://www.oie.int/index.php?id=169&L=0&htmfile=chapitre_1.1.1.htm )及Deciphering OIE Animal Disease Reports, OIE, 2010.

[註5] Disease Reporting and Trade Responsibilities of OIE Member Countries. Dr. Barry O’Neil, Vice President OIE, 2004.

[註6] 張能輝,2007。〈台灣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H4亞型血清學調查與病毒核酸序列分析〉。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3。

[註7] 吳靜如,2001。〈應用大腸桿菌表現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血球凝集素以區別病毒血清亞型〉。頁5-6。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註8] 蔡向榮,2005。〈家禽流行性感冒(Avain Influenza)〉。頁3。原文刊載於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農業推廣手冊第59輯

[註9] 〈台大教授研究 2成家禽從業員 曾染H5N2〉,《自由時報》。98年1月8日:A11版。

[註10] 吳靜如,2001。〈應用大腸桿菌表現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血球凝集素以區別病毒血清亞型〉。頁5-6。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註11] 金傳春、廖宜真、高全良、蔡敬屏、鄭明珠,2003。〈跨越宿主傳播且具世界流行潛力的流行性感冒病毒整合性偵測系統〉。頁7。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92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DOH92-DC-1013)

[註12] 被證9。The control of 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in Minnesota: successful and economical. 第2頁,引言(Introduction),第1段)。

[註13] 王金和,「認識禽流感」。 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局網站資料:ttp://www.baphiq.gov.tw/public/Attachment/84151625207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