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全市推廣以七成絕育率為目標,兼顧動物福利和獸醫專業倫理,北市議會【破除街貓TNR區里界】公聽會 達成三結論

2010.01.21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line

南港區街貓志工李先生向議員陳情北市街貓TNR計畫的矛盾和諷刺,質疑貓何能識得哪些街區是市府TNR計畫的範圍?已經耗費資源絕育的街貓難道非得再度面對殺虐?市府以32個里界判定街貓生死顯然違背政策的核心價值!促使台北市議員李文英、周柏雅、許淑華,今(21)日聯合召開【破除街貓TNR區里界】公聽會。並確認以下三個結論,責成動保處:

◆於兩個月內提出「全市街貓TNR宣導、推動和研考執行計畫」,包含如何達成70%之絕育率、義務動保檢查員和動保志工訓練。

◆研擬「北市犬貓寵物源頭減量方案」,並配合北市動物保護自治條例之訂定,建立法源基礎。

◆確保TNR執行過程兼顧動物福利和獸醫專業倫理(諸如溫和誘捕、良好絕育手術與術後照顧品質)。

 

為解決北市日益嚴重的街貓問題,並尋求安樂死方式以外的人道控制,市府於第1331次市政會議及環保局94年8月9日召開之「臺北市研議安頓流浪貓相關事宜」會議,決議辦理街貓「誘捕-絕育-回置」(Trap-Neuter-Return簡稱TNR)方案,並從95年度開始實施。

根據動檢所提供李文英議員的答詢資料,北市街貓TNR計畫自2006至2009年,合計編列336萬6千4百元,共絕育回置1,765隻街貓。平均每隻費用為1,890元。但實際上,辦理志工訓練相關費用合計為70萬多元,占24%,而委託「顧問公司」辦理所謂「評選」計畫,即耗費100萬元,占30%,另外99萬多元,項目不明,同樣占30%。換句話說,有將近54%的經費,並非直接用於街貓之絕育或動物福利改善。

理論上,志工訓練及評選計畫的目的應該是有關「TNR」和「動物福利」的教育、宣導,但根據動檢所提供周柏雅議員的答詢資料,卻有83.4%的居民沒聽過「街貓絕育回置方案」。

動檢所表示,區域性街貓絕育率需達70%,才有減量(控制)的效果。即使本(2010)年TNR經費為250萬,增加將近一倍,絕育數量也增加一倍;實施範圍,則由32里增加到40里,增加25%。問題是,即使增加到40個里,也只占北市449個里的9%,街貓絕育率還是不可能達到70%。再加上源頭減量無效,民眾繼續將貓遺棄街頭,問題並沒有解決。

另依動檢所委託學者研究(註一),北市街貓仍有11,246隻。假設學者的數據“無誤”(未過份低估),且今(99)年仍維持相同數字,每隻母貓每年繁殖4次,每胎存活3隻,扣除今年的絕育回置、捕捉、安樂死數量,明年北市的街貓數量仍可能繼續成長到3萬多隻。

很顯然,街貓TNR必須「短期、大量、同時」執行,才會徹底。因此需要全市的志工參與餵養街貓並替他們絕育和除蚤,與政府、動保團體共同處理街貓問題。

然而,此一民眾自動自發的行為及成效,必須獲得市府認可。已經絕育的街貓,其生死才不會決定於一條街巷。但目前的情況是,只要非實施街貓TNR的行政里,一旦居民舉報,未來產發局動保處動物救援隊,還是可能會將這些貓抓進市立流浪動物之家,而近三年來動物之家已執行貓的安樂死達1577隻!

雖然三個接受補助的動保團體代表不反對破除區里界線,也支持全市志工參與TNR,且絕育街貓均應一體適用,但擔心齊頭式推動可能分散資源,以及里長是否有共識、志工是否存在等。此外,動檢所長嚴一峰還強調,需「經費充足」及「源頭減量」等條件,才能成功推動TNR。

議員許淑華特別注意到街貓TNR的動物福利問題。但本會發現,包括動檢所自己的網站說明、志工訓練相關文宣、評選計畫等,無隻字片語將「動物福利」的維護列為重點要求。

本會認為每一隻街貓的絕育都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動物痛苦。但既然目前TNR預算和絕育數量明顯無法達到70%,在杯水車薪的情況下,動檢所不應該「劃地自限」,應該將有限的經費做最有效的利用,訂定街貓TNR的作業規範,宣導鼓勵所有市民參與。包括積極的參與──依據作業規範執行TNR,或是消極的參與──鼓勵、支持市區每一個角落的街貓照顧志工,大家一起努力減少街貓,提昇貓隻福利,讓台北成為一個真正動物友善的城市。

而推動TNR的教育宣導,應該訂定考核指標,否則點狀、點綴式的街貓TNR或是宣導教育,既無法達到全面減量,動物福利又未納入施政、評估重點,不免讓人質疑這樣的計畫是否真正想要解決問題。

註一:動檢所,《98年台北市犬貓數調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