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要作全民總統,先反威權文化

2001.02.07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line

阿扁核四急轉彎,環保團體準備大遊行以「反核反扁」為訴求,我舉雙手贊成。過去反核遊行,媒體總是扣上「挺扁」、「挺民進黨」的帽子,這次總算有新的視野可以讓人刮目相看。

仔細觀察經濟部「核四再評估會議」淪為各說各話的共犯結構之後,老實說,我認為若要論新政府停建核四政策會演變成今天這個局面的對錯,錯不在阿扁一個人。然就行政決策而言,他是最高權力的實質擁有者,若有光環是他在戴,責任也應由他承擔,遊行不能沒有針對性,反核反扁,希望阿扁不要逢反必變,非常正當。

其次我認為「非核家園」和「核電文化」的衝突之所以無法回歸專業,主要還是新政府沒有認清必須徹底反對舊國民黨的威權文化所致。簡單來說,是國民黨舊威權文化餘孽仍在繼續荼毒台灣人民和環境,民進黨則未能脫胎換骨再接再勵,在成功締造「政黨輪替」之後,建立台灣民主政治新的倫理與價值觀,新的認知與認識論,新的實踐與方法論,卻沉淪為新的威權文化。至於更舊的一批國民黨則早已脫胎換骨,準備再接再勵復闢更舊的威權文化。

什麼是威權?它是一種假設,更是一種心態、真理、判準、體制、意涵、意識型態、欲望、甚至快感,借用女性主義學者Liz Bondi (1990) 批判支配性的地理學知識的話來說就是,它認為:

1. 真理是普遍的,沒有脈絡,與特殊的時空無關
2. 知識客觀中立,不受生產條件影響,可以驗證
3. 研究者可以抽離脈絡,保持距離
4. 語言是透明的,不會積極的塑造論述和意義
5. 二元對立的思想架構

換句話說,中心化,固定(化)、僵化、既定的、普同的、統一的、超越的,當權者說了就算的、不能討論的,不能質疑的、不能挑戰的一切假設、心態、真理、客觀中立的、普世判準、體制、意涵、意識型態、欲望、快感等,都可能是威權(父權、霸權….)的表現。

其中,固定、僵化、既定等顧名思義,是跟時間和空間的否定有關。心態或是意識型態之表現可能隱而不顯,或是明顯卻帶有裝飾,透過二元對立中(社會主流價值接受度高)的「善的、美的、好的,(政治)正確的」一面來表現。 為了維持客觀中立,欲望(或不欲)、快感(或不快感)也要遮掩起來。時、空脈絡條件,也可能要掩飾、甚至被竄改。

「非核家園」在多數媒體的操作和炒作下,變成「不食人間煙火」的代名詞。而舊國民黨和更舊國民黨的威權文化則將之冠上「意識型態」的罪名。也就是說,反核只是一種理想,因此反核四就等於反經濟,反經濟等於股市下跌,因此道德不能當飯吃,意識型態會害死人。相反的,核電是一種「務實」的現實,因此建核四就等於「大家有錢賺」,就等於股市會大漲、台灣人民才有生存的「前景與希望」!既不是道德,也不是意識型態。

這樣的二分法,根據社會學家T. W. Adorno對威權人格的研究,就是典型的偏見,而偏見將導致法西斯獨裁。

Adorno的《威權人格(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出版於1950年,是對意識型態的質性研究,也對偏見人格作量化分析。其研究主題是美國人的反閃族(anti-Semitic)和反猶太的意識型態與偏見,進而探討偏見形成法西斯威權的模式。書中對偏見有詳細的分析,指出偏見者通常都是自成一族的「我族」中心主義者,被「偏見」的對象,則是一群「假想敵」。雖然我族的程度不同,而假想敵更非鐵板一塊,但是Adorno指出,偏見的學習或是感染至少有三個假性的「認知誘餌」:1. 被「偏見」對象是一個麻煩、一個問題。2. 被「偏見」對象都是一個樣的;而且一個帶一個,越牽越多。3. 除了用以上兩種方式來認知被「偏見」對象外,再也沒有其他方法了。

當然,反過來看,如果支持「非核家園」者也是一眛的將主張續建核四的人看做「生態殺手」,「不愛台灣」或是「眼中只有利益」,也同樣會掉入上述「二元對立的思想架構」,而成為另一種偏見。

只有當擁核與反核雙方互相體認到,也願意接受對方可以有跟自己不一樣的意識型態時,進一步的對話才有可能,所謂專業的討論才能真正就事論事(「核四再評估」和「立法院臨時會」就是兩個孿生的負面例子)。不過,要做到所謂互相體認,肯定意識型態的相互主體性,卻有一個很重要的操作概念必須被實踐出來。那就是程序正義。

舊國民黨政府在違反程序正義的情況下「強建核四」(例如環評不實、預算濫編、違法開工、監院糾彈等),不論「核電」的實質是否正義,「否定」核電文化的意識型態因此更加成型。但是,根據大法官核四釋憲文的解釋,新民進黨政府的「強停核四」也有程序瑕疵。那麼新程序瑕疵和舊程序不義之間的恩怨情仇(這才是現階段在核四興廢問題上立法權與行政權之爭的真正性質)要怎樣來解決?關於這一點,如果大家願意尊重的話,其實司法院五二0號解釋文已經說得很清楚。

大法官說:「實質正當不能取代程序正義」。但是,我們都知道也承認大法官會議只管程序不管實質。因此,新政府應該要認錯、要道歉、要彌補的是「程序正義」,而不是「實質不正當」。只有在新舊程序正義都獲得釐清之後,「核電」與「反核四」之間的「實質討論」才有可能進行,或是取得具有創意的「第三條路」。既然大法官指出的是程序正義的解決之道,阿扁目前最好的策略是「謙卑而恭敬」的將大法官所指出的程序走完,而不是「畏首畏尾、縮頭縮尾」的以否定自己的「實質」的方式來代替「程序」。前者,既是大法官所指的路,走起來很踏實,也不會留下話柄。後者,不但將坐實「停建決策草率是一種陰謀」的指控,而舊國民黨和更舊國民黨的意識型態也不會就此罷手,好戲還在後頭!

大法官所指出的程序包括:
1. 向立法院補行報告(已經作做了)
2. 不接受立院決議,展開協商(目前正在做)
3. 立院提不信任案(倒閣),阿扁則可以因堅持自己的實質正當而解散國會
4. 立法院提能源法案(但行政院還有覆議,阿扁還有解散國會的程序可走)

舊國民黨政府的獨裁既然表現在程序正義上,新民進黨政府的表現就要在程序正義上,拿出最好的成績。表面上看來,倒閣、解散國會、甚至在野聯盟發動罷免,阿扁都難免首當其衝,所謂政局不安,經濟蕭條、股市大跌等都將「萬方無罪,罪在核四」。但是不要忘了,將所有的問題或是過錯都歸咎於唯一因(核四、阿扁)的心態正是一種威權文化的表現。民眾目前仍有這種心態正是舊威權文化所陶冶出來的偏見人格。而面對這樣的威權文化,更威權或新的威權只會火上加油(貢寮鄉民的反彈,反對運動風雲再起或是變臉,舊威權更可藉機牟利),只有堅持程序正義,並且對人民有信心,相信在程序正義的確保下,人民會因為更多有關「實質正當與否」的對話,而更能認清「現實」,選擇更好的生活方式。

「現實」是什麼?事實上,很多企業人士都很清楚,台灣經濟成長遲緩,股市不振,失業增加,民進黨政府幾乎拿不出有效的對策,但是,如果是舊國民黨或是更舊國民黨執政,情況只會更糟。

台灣現在還有半導體可以競爭,但也可能只剩2.3年光景。當半導體的下游產業都已出走,王家在大陸投資所設晶元廠的良品率達到水準,我們還有什麼可以支撐高經濟成長率的「產業」?而這些並非阿扁上台才有的因素或脈絡。

就政治而言,除了藏獨、疆獨之外,台灣這個「彈丸之地」的力量,恐怕還比不上「法輪功」效應對中共政權的威脅來得大。

我們既不可能在軍事上和中共競爭,也不可能拿經濟跟他拼命。阿扁政府如果真想替二千多萬台灣人民做點事,就必須思考如何讓整個島民的思想靈活起來,透過跟在野的舊國民黨和更舊國民黨的威權文化對話、「抗爭」的過程,讓「非核家園」的知識經濟得以播種、發芽。「邀請」人民來共同思考、決定「核四替代方案的新經濟」或「連高科技也將失去競爭力下的傳統產業」如何能夠走出「經濟成熟」和「兩岸新互動」後的新格局。也就是說,以政治的空間換取經濟的時間。

的確,「反核並非執政的全部」,但是反威權(包括民進黨自己,舊國民黨和更舊國民黨的威權)卻應該是「政黨輪替」後新政府的全部,讓威權文化從阿扁手中消失,台灣人的思想才會自由,「知識經濟」才會有源頭活水,有養分。

作者:釋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