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人牛相安,風光明媚依舊

2001.02.01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line

有一位從事「動物保護」工作的朋友打電話給我,說前一陣子報載:在草嶺古道上,出現有野生水牛攻擊在地農民及其「家牛」事件,結果萬里鄉公所竟是以聯絡狩獵者將水牛獵殺的方式處理此事;經這位朋友的多方求證及打聽,並親赴現場深入了解,才發現整個新聞事件是個「烏龍」--原來,水牛是有,但攻擊農民「家牛」的事,是發生在十幾年前,而萬里鄉鄉長更是無辜的說:「絕對沒有如報上所言,請狩獵者去獵殺牛.....」。這位朋友感慨於媒體處理新聞時,可能造成民眾對動物行為的錯誤認知,因而不僅沒有學習到在野外如何保護自己,更容易將任何有別於「人類」的「物種」,當成如酷斯拉般的怪獸,常欲「除之而後快」,而無法體會到尊重自己與他者生命的重要性,因此來電給我這個十幾年來都與牛混在一起的人,問我可不可以寫一篇文章,好讓民眾對牛的行為有個大概的瞭解,日後大家到野外看見牛群時,能「我見牛兒多嫵媚,牛兒見我亦如是」!

以下就個人這些年來,在試驗所與牛兒們相處的親身體驗的一部份,與讀者們稍作分享。

人說「一樣米養百樣人」,其實,在牛的群體中又何嘗不是「一樣草養百樣牛」呢。牛的脾氣與個性(比較學術性的說法稱為「氣質」),同樣亦是百百種。在牧場這兒十幾年,一直都是跟牛混,從早期的一千多頭到目前的六百多頭,牛來牛往,見過的,何止百百種;本身與牛遭遇的經歷、再加上老技工們的口述歷史,牛事何止一籮筐說得盡。別以為說的人口沫橫飛、趣味叢生、而又一副若無其事的模樣,聽的人當作笑話趣事聽,其實那當中又隱藏多少個心驚膽跳、死裡逃生的畫面,只是當時的驚險在時間的稀釋下,如今談起昔日種種,卻又彷彿只是稀鬆平常的家常便飯了。

風景區有水牛當道、水牛撞人的事,其實也算不得是什麼大新聞,在恆春、墾丁這一帶,水牛之多與常見,是習以為常的事。因為工作之故,牛撞人的事聽得不少,被撞者當中不乏飼主、牛販,乃至牛販當中積數十年經驗的捉牛能手。諳牛者均不免遭牴,何況一般遊客。只是,還沒聽過請人來打獵練靶以驅趕,或將牛視為「酷斯拉」般急於消滅的事。看來,南部鄉下的人心似乎還存著那麼一些厚道。

試驗所牧場周遭的山林及進來「盜牧」(破壞圍籬,放牛進牧區吃草)的水牛不少,因此也發生一些「遭遇戰」。八、九年前的一個夜晚,手下一位看管牛群的技工,因為協助驅趕「盜牧」的水牛群,結果被一頭公牛頂得飛到半空中然後重重摔下,療傷休養了好一陣子。

墾丁賓館對面有一牧區,常有數十頭水牛出沒,眾人亦皆知其中有一、二頭公牛甚為兇惡,可就算戒心再高,也不免險遭蹂躪。有一回,組員六、七人前往圍籬時,剛進牧區不久,雙方即「短兵相接」,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幾頭公牛朝眾人直奔而來,牛仔們個個棄甲丟盔(圍籬工具)作鳥獸散,在墾丁的驕陽下,直是一幅「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的場景。有三、四位騎機車的同仁更是連人帶車滑向山溝或樹林裡。很多人以為墾丁牧場的牛仔們工作環境逍遙自在、趕牛威風神氣,卻哪知我們在跟牛周旋時,常常須搏命演出!

恆春、墾丁多水牛,系上技工同仁清一色是當地土生土長,與這種動物接觸的經驗超過我們這些研究人員多多。聽他們說,被水牛撞的傷害程度比一般肉牛(赤牛)所造成的傷害程度要來的嚴重,堪稱"重傷害〞。他們說,水牛撞到人,即使你倒下,仍會繼續〝蹂〞你,牠的蹂躪方式常是橫向的;而赤牛的蹂躪方式常是上下方向的,但較不會如此〝蹧蹋人〞。其實,依身體結構看,水牛雖不如赤牛高大,但粗壯有餘,且頭、角均粗大,〝蹂人〞的份量當比赤牛來的重。加上牠體格較矮,比高大的赤牛在動作上更為得心應手。而傷害的程度,也與後續的持續動作有很大的關係。

會撞人的牛,當然不可能會在牠額頭上寫有「我會撞人」的字樣,供人辨認,因此人、牛相遇時,「察顏觀色」就變得相當重要了。牧場裡面,見過會〝青人〞(台語,通常我們泛指牛會對人做出威脅性的行為、甚至撞人)的牛大致可粗分為兩種:一種是性情極為敏感、容易緊張的神經質(nervous)的牛;一種是〝甸甸呷三碗公〞的牛。上述二種類型,以神經牛較常見。但不論那一種牛,畢竟會〝青人〞的牛只佔極少數,而且又與時機、場合有關。

通常比較神經質的牛,對人做出威脅性行為的傾向較高,但還好牠們在牛群中也比較容易分辨出來。不過,要是以為這些少數的〝顯性〞個體因為較容易辨別出來,而忽略了對牛群中其他的〝隱性〞個體的戒心,也很可能會因此吃上大虧。俗語說「會咬人的狗不會叫」,牛群當中的〝隱性〞個體即是此種「會撞人的牛未必神經」的類型。牠們平時均正常無異,卻於某個情境之下,突然發生反常的脫線行為。

神經質的牛若遇人接近,其實也不能說「接近」,因為在你離牠還有一段距離時(也許數十公尺,也許一、二十公尺,近者也許只有幾公尺,不一而足),牠就會停止原來正在進行的動作(比如吃草),把頸子伸得直直的並且抬高,豎起耳朵,兩眼盯著來人直看,乃至不時移動牠的身體、採取正面向你的姿勢(以上行為不一定都會全部表現出來),此時遊客就最好趕緊繞道或遠離牛隻而行了,切莫再行接近、甚至做出刺激牛隻的動作(比如大聲喧嘩驚叫、揮舞衣物挑鬥),不然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來,誰也不敢保證。

假設你運氣較好,遇到的是「膽小」的牛,那麼你可能反之將牛群嚇跑(牛是群體性的動物,一頭牛突然間做出奔跑的動作時,同樣也會驚嚇到牠周遭的個體,因而形成一小群牛驀地奔跑亂竄)。但若不幸霉運當頭,遇到「膽大」的牛,這些出聲驅趕或揮動行為反而更容易激怒牛隻,使得那牛〝惡向膽邊生〞,欲給遊人來個保齡球〝全倒式〞的迎接。那時,你要怪媽媽為何不給你生個四條腿、或是恨不得身上加裝個〝turbo〞引擎、還是後悔平常不勤練跑步等,都來不及了!站在尊重自己與「他者」生命的立場,你只能怪自己沒有對「動物行為」具備正確的認知,並且了解「他」和你一樣,是需要被尊重的......。

第二種類型的牛見人來,不會表現出神經兮兮的樣子,也許只是稍加抬頭注視,甚至嘴裡的反芻動作亦不會停止,一旦來人侵犯到牠的安全範圍時,你會驚訝到為何體重數百公斤的龐然大物能有如此〝來如風、去如電〞的行動能力。反正,牠若要〝青〞你,絕不會像神經質牛一般的搖頭晃腦、動作頻頻,只要牠瞧著情況不對,出招多半是毫無預警的,或者徵兆顯現與牛兒發功之間的時差甚為短暫,讓你防不勝防而手忙腳亂。再者,有時也偶有〝猛暴型〞的突發狀況,徵候不明顯(不敢說毫無徵兆,大抵事出必有因。也許只是很微細,我們未能察覺;或是感覺到好像不太對勁時,狀況已然發生),不易防患。除非你對牛的行為很瞭解,或一直保持很高的警覺性。此類牛的危險性有時甚至比第一類的高,因為牠的防範距離較小、有時可能近在咫尺,但行動卻又是那麼的出其不意。在牧區裡巡視牛群或給牛兒拍照時,有時不經意駐足或經過某隻母牛或小牛附近時,也會偶爾碰到一些狀況。或者母牛盯著你一直看(其實牠已經在給你示警了),識趣的話,最好趕緊離開;或者母牛看或不看就突然來那麼一下威嚇你的舉動,也夠你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每分鐘120了。

還記得一位已往生的老牛仔曾告訴我,有一回他在牧野中巡視牛群時,突遭旁邊的牛〝青〞,此即豪無預警地突發狀況。好笑的是,他人閃一旁之後,卻見那牛仍對已經倒地的機車猛頂,看來似乎是與機車有仇一般。那陣子發生牛對機車不滿的狀況就有三、四回,大夥經過討論歸納出一個共同點 -- 機車都屬於同一個牌子的,即YAMAHA是也。故而彼此告誡,日後上山或趕牛時,騎YAMAHA機車的人可得格外留神。這是牛攻擊人事件的額外插曲。

上述大概講到不同習性的牛,可能對人產生的威脅行為。值得注意的是-牛〝青〞人最重要的一項原因,即是--「保護小牛」。這個現象又剛好是遊客們所容易忽略的大忌!遊客們絕大多數親身見到牛群的機會不多,年輕的一輩及孩童們更是如此,遑論與牛接觸的經驗了。來到墾丁,見到大尖山下放牧的牛群或牛欄內眾多的牛隻,多興奮雀躍不已。看到其中可愛的小牛,更巴不得能抱抱摸摸一番。就有少數的遊客當真攀過籬笆,進入草原裡面,甚至把孩子也帶入。也許是親近小牛,也許只是在小牛附近合照一張,殊不知近處或遠處正有一雙不安的眼神猛瞅著這邊看,而潛伏的危險亦可能正在蘊釀中。

即使母牛遠在數十公尺之外,人僅在籬笆附近,母牛真衝過來,人也未必來得及逃離。一者,母牛何時發動攻勢,遊客未必察覺;二者,即使察覺,但緊張可能影響你動作的俐落性,何況若再加上還有孩子要照顧;三者,別看進入草原或牛欄時,籬笆很輕易地就穿過或攀過,緊急情況時,未必就那麼輕鬆愉快了。搞不好衣物又被鐵線勾到,那時候的心急如焚,誰還有空去管他衣服或褲子完不完好?所以,遇到有帶小牛的牛群時,要比全為成牛的牛群還要更為警覺。哺育小牛的母牛,若平時即屬神經質者,此時亦多半積習難改,危險性只增不減;有些平時表現正常者,此時也會有〝青〞人的情形出現,前述〝甸甸呷三碗公〞型的牛多發生於此階段。即使你在籬笆旁邊看牛或照相,也請先環視附近有無小牛或神經質的成牛在其中,以免被嚇著,乃至照出〝羞花閉月、沉魚落雁〞之相片。

談了那麼多人可能被牛〝青〞的例子及情形,好像這種動物快變成怪獸酷斯拉了,還是像瘋狗般見人就吠、就咬。其實牛隻的威脅性行為並不一定就是攻擊人,有時候牠也只是防衛性地驅離你,意思到了也就罷了,未必會繼續追究。真正會撞人的牛還是不多,牛也算是蠻親切溫馴的動物。在牧場的我們,工作性質使然,不得不與這些大動物打交道,一方面我們瞭解牛的行為,二方面對於一些「黑名單」的牛也格外留意,所以偶爾驚嚇有餘,但均堪稱平安。大家在進入牛欄或牧區之前,多會稍加觀察留意一下才進入,進去之後亦時時刻刻保有戒心,此為明哲保身之道。要知道,溫馴的牛不是沒有,也同樣可以看得出來,問題是,你的經驗準則在那裏?就算那頭牛乖到你可以任意撫摸,也仍要存有提防之心,一者、萬一那裡不順牠的意時,二者、牛力跟人力有天壤之別,即使牠與你在play時,那一頂、一撞、一踏之力,有時也未必消受的了。還有,凡事有先來後到之理,牛群既已佇留該處,我們何必非強加驅趕、令其讓路,在缺乏專業與經驗之下,此舉無異下注--賭你的運氣。總而言之,大家若在野外遇到牛隻或牛群,為了安全起見,還是:一者、保持距離,二者、察顏觀色,三者、小牛勿近,四者、降低喧嘩。如此,大致可保人牛相安,風光依舊明媚。

最後,提醒大家一個觀念。我們來到野外,縱使看到令我們感到新鮮、興奮的事物,何妨讓我們安靜與自在地去欣賞它,讓我們的眼、耳、鼻、身、心去輕靜地體會與感觸大自然所帶來的美好。吵鬧與躁動,不但破壞了平靜與和諧的情境,有時反而會讓我們得不償失呢。順帶一提,牛的視覺色彩不像我們一樣敏銳豐富;鬥牛場中揮舞的紅布,主要的作用在挑釁,至於色彩嘛,對觀眾的吸引力是大過公牛的。

作者:李光復 / 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