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佛法與動物-台灣大學獸醫學系通識課程:動物與人講座

1998.06.15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line

前言

想要了解佛法如何看待動物,須要了解佛法的生命觀和價值觀,也就是佛法的本體論。

想要了解佛教徒應如何對待動物(如果他要實踐佛法的話),須要了解佛法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但不論是本體論、方法論或認識論均以佛法的世界觀為其觀察與探究的對象。

佛法所謂的世界,由二個部份組成,一是有情,一是器世間。

有情,包括一般所認知的輪迴五趣,即天、人、傍生、餓鬼和地獄。而器世間則是上述五種有情所依止,存在或延續的世界。

另有一種說法,是將有情視為生命為善、造惡或非善非惡(無記)而感應所得的報體,稱為正報;而器世界為有情之所依存,故稱依報。

有情中的傍生,指的是就是人類以外的非人類動物;而天、餓鬼、和地獄,指的是人類肉眼所不能看見,但卻存在的「有情」──同樣有情識,或精神活動的作用。

印順導師曾說:「凡宗教和哲學,都有其根本的立場,認識了這個立場,即不難把握其思想的重心。佛法以有情為中心,為根本的,如不從人有情著眼,而從宇宙或社會說起,從物質或精神說起,都不能把握佛法的真義。」

佛法以有情為本,但有情以器世界為依而得生存或延續,因此,並不主張將世界截然劃分為二。太虛大師即曾指出,「人類互助之義即為人生資用之所依,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小而家庭,大而社會國家種族,莫不皆然,故人類亦為個人之器世間」甚至於「個人自身者各人之器世間也,我之自身者我之器也間也」而「至各他人身為資用所依者,如以人之才力智為用是,若動物身則資其力,或竟食其肉而寢其皮也。」

有情以器世間為資用,甚至於有情與有情之間亦互為資用,其間存在著一種「辯證的關聯」。這存在著的「辯證的關聯」不僅影響著「有情」世間的每一部份,也影響著所有的器世間。也可以說,這「辯證的關聯」不僅存在於人類與其他人類之間,也存在於人類動物與非人類動物之間,甚至是存在於人類與器世間之間。

報告下載

作者:釋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