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熊要自由-Libearty運動《中國熊場的真相》

2000.11.19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line

前言

全球熊類共有八個物種,其中六類都為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於中國大陸及其邊陲交接國家中的亞洲黑熊、馬來熊及棕熊都是CITES(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名錄一的保護物種。

自1984年起,中國大陸開始出現人工養殖熊場,數千頭熊自野外被捕捉,且終其一生被囚禁在一方令其無法轉身的鐵銹牢籠,日以繼夜的被以管子插進膽囊,或被迫穿著「鐵衣」等各種殘忍的方式,抽取體內的膽汁,因此稱為「囚熊抽膽」。

此一殘忍不人道的產業,自1991年起陸續有西方保育學者和動物保護團體將調查真相公諸於世,因而震驚世界。1999至2000年間,英國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SPA)再度對中國大陸熊場展開廣泛訪查,於調查中發現:熊膽產製品被大量商業化,過度生產和廣告刺激所創造出的「非必要性需求」,早已遠超過中醫醫藥的範疇。

中國政府、養殖熊場、以及包括台灣在內的各地藥商都一再聲稱:使用熊膽製品屬於傳統醫療文化。而事實上,許多中醫師都一再指出:「熊膽」並非絕對必要的藥方,同樣具備消炎、解熱、清毒的藥方,不論草藥或西藥,都已有足夠的研究與文獻可證明「替代功效」。許多中醫生也都表示:至少有七十五種以上的中草藥可以替代熊膽汁的使用。同時,也有愈來愈多中醫師表示他們現在會因為關懷動物的苦難,而以具有相同功效的中草藥來代替熊膽汁。

在野外,幼熊通常需要與母親一起生活二-三年,但在這些熊場中的幼熊,卻在二-三個月時就被帶離母親身邊,開始訓練如何以後肢站立,以手掌支撐倒立,或表演馬戲,如拳擊、騎腳踏車,或是走鋼索等。熊場宣稱是為了讓幼熊習慣與人接觸,以方便日後抽取膽汁。另一方面熊場也鼓勵遊客逗弄小熊及拍照,以促銷熊膽製品。

一旦熊長到兩歲半或三歲時,就會開始被抽取膽汁。在三歲到四歲大時,也可能被用來交配繁殖。當熊無法繼續生產足夠的膽汁時,通常會被移到另外一個籠子飼養,最後牠們若非因病而死亡,就是被屠宰以取其熊掌和熊膽。在WSPA的訪查中:甚至有三個熊場表示:若有顧客想買新鮮的熊掌,可以當場殺熊取掌,賣給顧客。

根據資料顯示,1998年時,中國大陸境內共有247個熊場,總計飼養將近10,000頭熊。在熊場中,野生動物的自然行為表現,完全受到改變與漠視,包括:不允許熊有冬眠的行為,以維持一年四季都可以抽取膽汁。

熊膽製品大量商業化,已遠超過中醫醫藥的範疇;甚至還有所謂熊膽茶,熊膽洗髮精、熊膽酒、熊膽眼藥水,乃至各種熊膽膏藥。由於熊類受CITES保護,出口行為違反CITES相關規定,也違反中國大陸的法律,而中國政府也總是信誓旦旦的宣稱:他們沒有外銷熊膽製品或是含有熊膽成份的產品,熊膽製品絕對不可能流出國境。但事實上,根據WSPA的調查,很多國家都可看到來自中國大陸的熊膽製品。熊場也對WSPA的訪查人員表示,他們確實會將熊膽銷往日本、菲律賓、韓國、香港、台灣、新加坡等地的中藥商。在美國、澳洲、加拿大和英國也發現這些熊膽製品。

市場(對熊膽汁產製品)的需求增加,使得利潤的潛力增加,結果造成熊場對熊的需求增加。一部份熊的需求透過人工繁殖方式取得,另一部份則自野外獵捕活熊,因此對野外族群的數量持續造成嚴重的衝擊。

現在,您可以透過行動,共同救援這些身在殘忍牢獄的熊,同時阻止更多野外的熊被盜獵。

簡介

一、背景
在中國傳統藥學的歷史上,熊膽、熊膽汁及其身體部位的利用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統計約有超過80種以上的藥方使用。熊膽及熊膽汁在傳統藥學裡,被用來預防並減退發燒、發熱及發炎的症狀,一般也相信熊膽及熊膽汁對保護肝臟、治療慢性肝炎、改進視力與擊潰膽結石有效。

自1984年起,中國大陸開始有人經營熊場。他們盜獵野外的熊然後將之飼養在空間狹小的籠中;熊被施以手術,以人工方式從熊膽中抽取膽汁來製造藥品。有關當局以及熊場主人皆宣稱:養一隻熊在熊場中,累計抽取其膽汁約五年的量,所生產的膽汁,將相當於從野外獵捕220隻熊的熊膽。

1991年,CITES野生動植物貿易調查委員會(TRAFFIC)亞洲負責人Ms. Judy Mills,及IUCN熊類專家小組主席Mr. C. Servheen,共同進行了中國大陸人工養殖熊場的訪問研究,在他們將所見所聞出版報告並公諸於世後,震驚了西方社會;此後,於1993年至1994年間,相繼有許多國際動物保護與野生動物保育團體持續進行數次調查,不斷披露無數熊場動物遭受到不人道對待與虐待的情形,並引起國際社會的眾多關注。因此在過去幾年間,熊場工業也有了許多改變。首先是遭受最多批評,也是對熊隻而言最為殘酷的小型熊場數量已經減少;此外是在法律面上,明文規定了熊膽汁的產製品禁止出口至任何其他國家,包括香港及台灣(然而現況卻不是如此);而所有的熊場也停止了在電台、電視及報紙等媒體上廣告其產品。這些行動在過去幾年,確實對熊場工業造成某種程度的影響。

然而,國際社會對中國熊場的存在,仍投以高度關切。中國熊場目前的發展現況及官方政策是相當模糊的,除了那些專門為熊場的發展而辯護的中國學者,所發表的零星報告外,外界所能獲得的細節及資訊皆相當有限。然而,卻已有報導指出--中共當局對於熊場工業已有一套長程計畫,他們計畫在華盛頓公約中通過登記熊場經營,以便能輸出膽汁製品至世界各地。

這份報告試圖探討,在目前已有科學研究證實,至少有七十五種以上的合成藥品及中草藥可以替代熊膽及其膽汁的使用,以及在動物福利及野生動物保育的意含下,中國熊場的持續存在是否具有正當性。

二、研究方法
1999年至2000年間,英國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SPA)進行中國大陸熊場的田野調查,範圍涵蓋了六個省分共十一個熊場,包括最南及最北邊的區域,也是熊場工業的主要分佈地區。觀察及研究重點為養殖熊場的房舍配備、膽汁抽取流程、動物健康及其福利狀況、對野生熊的利用、熊產製品的貿易及生產,與製藥過程。資料取得是透過熊場管理人員以及資深工作人員的接觸;此外亦經由當地或鄰近區域的居民,及檢閱相關文件與新聞報導所得知。

三、研究目標
1. 瞭解中國熊場中的動物福利狀況
2. 瞭解中國熊場工業的最新現況
3. 蒐集熊膽與膽汁產製品的價格與產品類別的資訊
4. 蒐集熊膽汁製品消費情形的相關資訊並瞭解消費對象
5. 瞭解熊膽與膽汁製品的銷售市場及國際非法交易情形
6. 瞭解與熊場相關的全國性或省級法律與規章,及其執法現況  

報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