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從收容留置開始 收容所與動物福利 行動參與 從1949以來 政策建言 討論與回應 最新消息 捐款支持
  • 看事件
  • 看法規
  • 看施政
  • 2010年收容所相關事件 : 絕育代替撲殺 終結流浪狗
     

    2010.07.05

    自由時報(B05L版,台南都會焦點)

    結紮代替捕殺,是公部門與民間面對流浪犬問題的普遍共識,但結紮後是野地放養?或必須領養管理,其間差異所衍生的矛盾瓶頸,卻是天天不斷上演「人與狗的戰爭」。

    動物保護法修正延長流浪犬收容天數,今年開始從7天延至12天,這項全國性動保政策上路,已讓各縣市防疫所動物中途之家,為飼料費暴增傷腦筋。

    零撲殺 南市跑第一

    南市更「跑第一」,流浪犬撲殺經費200多萬元,將轉為結紮絕育經費,率先落實推動「零撲殺」城市。所長李朝全倒憂心起來,不僅飼料費出問題,勢必超出現有300隻收容量,絕非鼓勵認養就能消化。 

    據農委會計算,全國動物收容所流浪犬安樂死隻數,2007年7萬餘隻、2008年7萬3千餘隻、2009年7萬9千餘隻,如果完全廢除安樂死,以目前全國6千2百多隻收容量,至少要擴增100倍收容硬體。

    李朝全說,動保團體要求不能捕殺,否則就冠上「劊子手」惡名,可是每月上百件流浪犬捕捉陳情,沒有徹底執行就被責難「怠忽職守」,還曾有民眾受不了狗吠噪音,一狀告到監察院。

    人類棄養 犬命何辜?

    「難道這些流浪犬,全都該死?」常到安平餵養流浪犬的愛心媽媽氣憤不平說,流浪犬是人類棄養造成,一條生命何辜,防疫所都能搶救傷殘嚴重的米格魯、小黑狗「暴龍」,並拍製「不能不愛牠」宣導片,卻硬抓這些活得好好的流浪犬去安樂死,豈不是很諷刺!

    黃淑郁結合一群愛心媽媽與義工,自力進行社群結紮與野地放養,結紮過的狗有剪耳標記,希望以實際行動證明結紮絕育比撲殺有效。

    收養保護 全賴民間

    黃淑郁表示,國外安樂死作法是讓飼主有合法管道或理由將狗送進收容所,若無易主機會才安樂死,但我們政府制定動物保護法,卻是將捕殺政策寫入法典,全得靠民間資源搶救,政府將該承擔收養、保護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

    打算在高雄內門鄉試辦流浪犬區域性絕育工作的洪秀惠,不諱言結紮後就地放養,社區居民不一定能接受,若是安置就養,尋覓地點也是個難題,人力、物力與經費的投入,是條荊棘坎坷之路,「不能巴望政府會主動做」。

    野放未圈養 愛心做一半

    「即使政府不捕殺,結紮後野放未圈養,不肖業者抓狗賣,可能變成愛心做一半」,這才是令她擔心的。

    洪秀惠之前在南市郊區收養近百隻流浪犬,引來附近居民抗議,連學校教職也不保而打官司;原本與她素昧平生的蔡明華律師,見她如此犧鼎^獻,主動協助訴訟一路相陪,讓人看到動物保護各方民間力量,來自重視生命關懷,溫馨友情相挺。 

    蔡明華認為,解決流浪犬源頭問題,首在政府立法落實,對於寵物繁殖、買賣交易,明確規範與查締,南市透過預算執行結紮替代捕殺政策,拋磚引玉喚起其他縣市重視流浪犬生命,值得鼓勵。

    府城不撲殺 成棄養天堂

    南市流浪犬數量,從8年前2萬5千多隻降至目前2千餘隻,控制成效在全國居前,公部門投入宣導認養、捕捉安樂死,或是民間收容、結紮絕育,哪方最有「力」,難做定論。

    「偏偏眼前做得好,麻煩來了!」南市尊重動物生命協會總幹事李惠文說,由於南市推動不捕殺政策,成了飼主棄養天堂,外地丟來「放生」情形增加,尤其是繁殖場丟棄配種老犬流落街頭野外,實在令人心酸。

    全國公部門每年投入動物保護經費一億餘元,中央主管業務的農委會動物保護科一年預算也才幾千萬元,官員看法是「絕育」與「教育」才是關鍵。

    絕育與教育 從根本解決

    農委會動物保護科表示,政府補助結紮、植入晶片之外,今年起嚴格實施繁殖場申請登記制,管控數量,並將愛護動物納入國小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但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對於私下繁殖、寵物買賣的個體戶「黑數」,從地方到中央都面臨查締困難、束手無策窘境。

    台大獸醫系教授費昌勇認為,「教育」與「執法」才是解決流浪犬根本之道,光是結紮絕育難應付飼主棄養、流浪犬繁殖速度,唯有民間聲音凝聚巨大力量,才能催促政府投注更多心力重視關懷流浪犬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