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市場禁宰活禽延宕十年 終於上路 簡記本會推動歷程
台灣「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延宕十年,終於在今天上路!這項攸關國人食品安全、疾病防疫與動物福利的政策,早在10年前就該執行。卻因政府政策搖擺不定,導致部份家禽盤商、攤商、運販、屠宰等業者觀望不願轉型。
回顧87年通過畜牧法後,農委會陸續公告了「施行細則」、「屠宰場設置標準」、「屠宰作業規範」、「屠宰衛生檢查規則」,將豬、牛、羊等大型農場動物的肉品生產納入管理。但為數龐大的家禽屠宰違法問題,農委會卻一再拖延。本會於92年2月向監察院檢舉,至6月20日農委會才依畜牧法第29條第1項,公告家禽(雞、鴨、鵝)應於屠宰場內屠宰,但卻將自用與「傳統市場」(宰殺活禽)排除在畜牧法規定之外。
95年初,高致死率、禽傳人的H5N1禽流感疫情在亞、歐、非迅速蔓延。政府為防範未然,於3月召開國安會議決定,由行政院研擬是否全面禁止傳統市場宰殺活禽。當年8月30日,政院宣布「傳統市集全面禁止宰殺活禽及販售活禽」政策,並預計在97年4月1日開始執行。此後農委會、衛生署、經濟部、勞委會等各部會據以編列龐大預算,開始推動配套措施,包括補助攤商購買保鮮冷藏展示櫃、屠宰場設立貸款補助、輔導設立台灣黃金雞示範攤商、消費者宣導、輔導攤商轉業、放寬屠宰場用地面積、媒合販售及供應之屠宰業者…等。
97年4月1日,農委會卻以配套措施不足為由,逕將執行日期延後二年。
99年3月26日政策實施在即,農委會又以「考量禽流感疫情控制得宜趨緩、國人禽肉消費民生需求及各國活禽市場管理經驗等因素」為由,政策大轉彎。重新公告開放「零售市場、攤販臨時集中區」之攤販,只要經縣市政府列管登記,即可屠宰活禽。
今(102)年3月31日繼H5N1後,中國再度爆出新型可跨物種感染人類、並且致死的禽流感病毒H7N9。由於台灣與中國之間人、物交流頻仍,4月21日出現第一個境外感染H7N9禽流感移入患者案例後,為避免疫情蔓延,農委會於4月25日正式發布新聞:「將提前公告於102年5月17日實施全國性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延宕十年的政策,終於定案!
「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此一公共政策的推動過程反覆、決策理由、邏輯前後矛盾,讓業者、人民無所適從。信任政府、遵守法令者,反成笑柄,或成為不公平競爭的犧牲者。背後因素絕非表面的疫情趨緩、消費民生等考量,而是政商共犯結構、政治力量對畜牧、防疫與動保行政的不當干預,以及相關專業的投降或屈服。
本會長期推動禁止傳統市場現宰活禽,從92年以來,即以各項行動不斷要求農委會公告傳統市場禁宰活禽、取締私宰場,以保障國人禽肉食品安全及衛生、防範疫情傳播、提升家禽動物福利。
簡述本會歷年推動「傳統市場禁宰活禽」相關行動.......閱讀全文
![]() |
![]() |
99年民間團體扮演家禽抬棺至行政院前抗議,表達對政府拿百姓生命安全當賭注,且持續漠視動物痛苦的沉重抗議! | 93年本會前往監察院陳情,抗議農委會本應落實畜牧法,卻僅將「家禽電宰」納入管理,而傳統市場販賣宰殺活禽依舊不受規範,形同「一雞兩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