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兔、實驗鱟 痛苦、犧牲無人知--以學名藥為例,檢視台灣不必要的實驗動物犧牲
實驗兔、實驗鱟 痛苦、犧牲無人知
--以學名藥為例,檢視台灣不必要的實驗動物犧牲
熱原試驗應廢除活兔、鱟血的利用改用人類全血(MAT)等替代
◆觀看影片:兔子熱原試驗的真相(下載1、下載2、下載3)
◆相關資料:調查報告、Q&A
人類拿動物做實驗,造成動物身心承受外界難以想像的折磨與痛苦。盡管各種實驗都有堂而皇之、不得不然的理由,但面對長久以來的動物實驗倫理爭議,國際間除積極推動實驗動物的3R原則—「替代」、「減量」、「精緻化」外,亦有「拿動物做實驗,所得數據是否精確,得以有效應用在人體身上」的反思。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4日)首次針對台灣實驗動物現況發聲,發表「以學名藥為例,檢視台灣不必要的實驗動物犧牲--熱原試驗應廢除活兔、鱟血的利用,改用人類全血(MAT)等替代」調查報告。研究會指出:現行國產針劑為確定輸液或包材是否含有導致病患發燒的「熱原物質」,不論是使用兔子或鱟血進行動物實驗,皆無法保證能有效偵測熱原,也增加動物無謂的痛苦與犧牲。研究會呼籲衛生署及農委會應配合修訂藥典或相關法規,要求藥廠全面改用人類全血或其他替代方案測試熱原。國科會更應積極推動獎勵我國科學家研究、發展動物實驗的替代方案。
根據農委會97~99年統計,藥廠每年使用兔子作為熱原試驗,數量約為400~800隻,若以平均每年650隻計,30年來至少有19,500隻以上的兔子被用在熱原試驗上。若包含其他實驗,每年約使用2萬隻兔子,30年來估計約有60萬隻兔子被用於實驗。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FDA)早已核准使用人類全血試劑(MAT)替代兔子和鱟血實驗,國內相關單位不應延宕改革、減少動物犧牲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