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從收容留置開始 收容所與動物福利 行動參與 從1949以來 政策建言 討論與回應 最新消息 捐款支持
  • 認識動物福利
  • 如何看收容所
  • 收容所動物福利問題
  • 認識「動物福利」
      作者: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前言
     
     

      透過動物,我們延伸了對世界的認識,也從動物身上,獲取了物質利益或知識與精神糧食。過往,人們嘗界定這是ㄧ種單向、強對弱的利用關係,但隨著道德提升、文明發展及科學進步;人們開始探索人與動物間的異同、反省與動物的互動、利用動物的倫理爭議與道德責任等。

      種種人與動物互動、關連的議題所涉及的社會層面包括五個層次:

       1. 人與動物互動的「社會事實」或現象;

       2. 人與動物互動所抱持的動物態度或是倫理價值觀(動物倫理);

       3. 動物福利的相關知識、能力,甚至科技;

       4. 動物福利的相關法規(動物保護法、畜牧法、野生動物保育法等);

       5. 屬於個人層次的「愛不愛動物」、「愛什麼動物」等。

       在分別說明上述五個層次前,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台灣社會在談論動物議題時,往往容易陷入「愛不愛動物」,甚至侷限於「愛不愛貓、狗」的框架裡。這樣的現象對於想要促進「貓、狗」在台灣的動物福利,其影響為何,很值得討論、深思。【圖一】

    【圖一:在探討動物議題時,若侷限於「愛不愛動物」的刻板框架,其影響力值得深思。】
     
     
    壹、五個層次說明「動物福利」
     
     
    一、愛護動物 二、法律政策
    三、人與動物互動 四、動物倫理
    五、動物福利    
     
         
     
    貳、四項工具「認識、評估動物福利」
     
     
    工具一:動物的需求 工具二:五大自由 工具三:尺規
    工具四之一:天秤--衡量使用的「目的」是否合理與必要
    工具四之二:天秤--思考利用動物的「手段」是否「適當」?是否有「替代方案」
    工具四之三:天秤—-使用動物時,衡量利益與傷害
     
         
     
    結語
     
     
    結語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