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從收容留置開始 收容所與動物福利 行動參與 從1949以來 政策建言 討論與回應 最新消息 捐款支持
  • 關於本網站
  • 從收容留置開始
  • 調查影片
  •  
    花蓮縣─吉安鄉
     
     
     

    ■關於捕犬:

    負責捕犬單位:清潔隊。

    捕犬勤務依據:有人檢舉會先登記,看案件累積多少再安排時間,有時一週抓一次,有時兩週抓一次。

    捕犬作業標識:駕駛資源回收車。

    是否發放捕犬獎金?如何「計價」?:無。

    犬隻被捕捉後的去處:花蓮縣流浪犬中途之家(在光華工業區附近,靠近中華紙漿公司,舊垃圾掩埋場的後面)。

    ■負責單位說法:

    ◎受訪者表示:看檢舉案件累積多少再安排捕犬,不會主動捕犬,公家單位是絕不會有捕犬獎金的。

    ◎收容所開放時間:週一至五,上午10-12時,下午2-4時。

    ■關於犬隻被捕捉後的去處--帶你到現場:

    收容所位置:吉安鄉光華村南濱路一段533號,電話:03-8421452。花蓮往台東方向,走縣道193號(即南濱路)過南海三街後,左邊即可看到招牌。

    中途之家並非緊鄰路邊,必須從南濱路轉入後,往內走約100—200公尺才會看到大門,附近多為工廠、荒地,雖然在已路口豎立「花蓮縣流浪犬中途之家」藍底白字招牌,但並不明顯(見圖一)。

    中途之家鐵門上掛有告示牌,說明開放時間等訊息。訪查當日,雖是開放時間,但大門仍緊閉(見圖二),欲入內參觀,必須先按對講機,等工作人員開門。進入後,沿著犬舍圍牆往內走,走到另一面,才會看到辦公室和收容區的大門。不管是地點選擇、空間規劃,均非方便民眾到達,鼓勵民眾參觀的設計。

    參觀民眾必須先到辦公室登記(姓名、電話、參觀目的),才能進入收容區。在辦公室旁邊有一區落地犬舍,約6個欄位,每欄約3公尺、2公尺,空間寬敞,訪查當天,每欄只關1~2大型犬,大多是名犬。據工作人員表示,因為民眾比較喜歡領養名犬,才將名犬集中放在這區。(見圖三)名犬區對面則是給狗活動的運動場,但沒有任何狗在裡面活動。

    往內走是另一個收容區,中間是寬約3公尺的走道,走道兩旁擺了10個左右的鐵籠收容幼犬,每籠幼犬1~4隻不等(見圖四),籠子有編號,但並未按照數序擺放。籠底未鋪任何可讓幼犬行走、躺臥較舒服的紙板或墊子。籠子底下也無底盤,糞便、尿液、打翻的飼料都直接掉到地上。很多幼犬籠底下都有飼料,可能是因為食盆太高,幼犬站立都難以吃到食物,為了進食可能會踩翻食盆所造成(見圖五)。

    走道兩旁則各有二排鐵網圍成的落地犬舍,每排有5間(見圖六),此區共有20間。除了其中一區剛完成未使用外,其他三區15個欄舍都是收容成犬,公、母分籠,群體飼養,分成公犬、母犬及觀察區。據工作人員表示,「觀察區」的狗是看起來健康不佳,不建議認養。

    犬舍上半部另外圍上一層鐵網,鐵網上、下突出尖銳的鐵絲未包覆處理,可能導致狗或工作人員受傷。

    個欄舍外面有每隻狗的登記表,獸醫除了填寫捕抓日期、地點,公母,毛色,體重外,醫療記錄、評估都是空白,有的狗的紀錄卡已寫上「最終處置:公告後安樂死」(見圖七)。工作人員表示,因為收容所僅一名獸醫,無法負責全部所內動物照顧,因此他們只照顧幼犬;再者,也因不知成犬個性,直接餵藥時害怕被咬傷,所以不會予以治療。(見圖八)

    此區個別欄舍比外面名犬區面積小,每個欄舍內關4~8隻狗,裡面有一塊塑膠棧板,可供狗休息。食盆、水盆是固定式,但也有欄舍另外再放置活動式的食盆。此區成犬,不論在健康區或觀察區,看起來都沒有精神,也有皮膚病(見圖九)。

    排水溝位在欄舍與民眾參觀走道間,未加蓋。溝內糞便積存,未沖洗乾淨,若是夏天恐怕會產生惡臭、蚊蠅,除了造成環境髒亂外,還可能有疾病傳播的危險。(見圖十)

    最裡面則是「防疫隔離區」,禁止民眾入內(見圖十一)。此區與成犬區、幼犬區雖有玻璃門區隔,但門並未關上,二邊除了大門、也有窗戶互通。隔離區中間4-5個籠子放了數十隻幼犬,有一般細鐵籠、不鏽鋼鐵籠及一排用塑膠板做的籠子,每個籠內至少都關了8~10隻幼犬(見圖十二、十三),有些幼犬有皮膚病但仍與其他幼犬關在一起。(見圖十四)

    隔離區還有2間落地犬舍是收容成犬,這些成犬看起來沒精神,有皮膚病。另外有3間哺乳區,裡面放置幾個空的鐵籠,看起來很簡陋。(見圖十五)

    中途之家的幼犬區及認養區內有非常多的幼犬,據工作人表示,這些幼犬大多來自於未絕育家犬,民眾會通報清潔隊、或主動送到收容所整窩棄養。

    圖一:收容所附近多為工廠、荒地,雖然在已路口豎立「花蓮縣流浪犬中途之家」藍底白字招牌,但並不明顯。

    圖二:中途之家鐵門上掛有告示牌,說明開放時間等訊息。訪查當日,雖是開放時間,但大門仍是緊閉著。

    圖三:在辦公室旁邊有一區落地犬舍,約6個欄位,空間寬敞,訪查當天,每欄關1~2隻大型犬,大多是名犬。據工作人員表示,因為民眾比較喜歡領養名犬,才將名犬集中放在這區。

    圖四、五:另一個收容區,在走道兩旁擺了10個左右的鐵籠收容幼犬,每籠幼犬1~4隻不等。鐵籠沒有底盤,排泄物及打翻的飼料就直接掉在地面。

    圖六:走道兩旁各有二排鐵網圍成的落地犬舍為成犬區,每排有5間,此區共有20間。分成公犬、母犬及觀察區。

    圖七:每個欄舍外有每隻狗的記錄表,獸醫除了填寫捕抓日期、地點,公母,毛色,體重外,醫療記錄、評估都是空白,照片模糊不清,有些狗紀錄卡已寫上「最終處置:公告後安樂死」。

    圖八:因為收容所僅一名獸醫,無法負責全部所內動物照顧,因此他們只照顧幼犬,不會為成犬治療。

    圖九:成犬區欄舍面積比名犬區小,每個欄舍內關4~8隻狗,但只有一塊塑膠棧板。食盆、水盆固定在欄杆上,但也有欄舍另外再放置活動式的食盆。此區成犬看起來都沒有精神,也有皮膚病。

    圖十:排水溝在欄舍外,與參觀走道間,沒有加蓋。溝內糞便積存,未沖洗乾淨,惡臭、蚊蠅聚集,除了造成環境髒亂外,還可能有疾病傳播的危險。

    圖十一:最裡面是「防疫隔離區」,禁止民眾入內。

    圖十二:隔離區前,共有4-5個籠子放了數十隻幼犬,有一般細鐵籠、不鏽鋼鐵籠及一排用塑膠板做的籠子。

    圖十三、十四:每個籠內至少都關了8~10隻幼犬,有些皮膚病嚴重但仍與其他幼犬關在一起,未隔離或治療。

    圖十五:另外有3間哺乳區,裡面放置幾個空的鐵籠,看起來很簡陋。

    ■完整檢視:過去‧現在-台灣犬貓收容留置所影像
     
    回鄉鎮選單回全台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