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呼籲海洋委員會正視問題源頭,阻止更多海龜傷亡|要求海委會修訂《友善釣魚場域管理要點》

2022.10.18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line

 

本會日前接獲民眾通報求助,表示在恆春半島一帶的海域,發現一隻被假餌鉤住的綠蠵龜,從民眾拍攝的影片中可看到,一支被扯斷的釣魚用假餌,鉤著綠蠵龜的下巴與左前臂,導致綠蠵龜每一次往前游,假餌的倒鉤就會扯動海龜的下巴、脖子與前臂皮膚……..。

基於野生動物保護法第16條「保育類動物不得騷擾、虐待」等原則,民眾不得自行觸碰海龜,且海洋裡的生物救援亦有其高度專業。因此在接獲民眾通報後,本會隨即與屏東縣動保科、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聯繫,並諮詢相關專業人士介入協助解除此傷害的可行性。

 

 

而屏東縣政府動保科及海生館也都表示:也有接獲該民眾的通報,但一來判斷該隻海龜沒有立即的生命危險,且海洋裡的生物救援充滿挑戰與難度,包括該隻海龜可能已游離該地,因此無法即刻前往救援。由於類似的通報案件很多,為此他們還曾在四年前召開討論會議決議—若觀察到有危急生命安危的個案,才會展開救援。

 

被漁具纏繞、魚鉤誤傷的海龜

原來,通報被釣魚用假餌或魚鉤鉤住身體的海龜案例層出不窮,且發生頻率非常高!

我們了解海洋生物救援不論專業、難度與成本都很高,對人往往也有較高的風險,但海龜因魚鉤、漁網而傷亡的案例不斷發生,受害海龜最後的處境往往不得而知,因此要減少海龜受到魚鉤所傷事件,應從源頭規範釣魚行為,包含—禁止在海龜出沒熱點釣魚、不用有倒鉤的魚鉤或假餌...等。

目前,海洋委員會依據野保法第20條、野保法施行細則第18條訂定《#友善釣魚場域管理要點》,以作為各縣市政府未來依法公告「垂釣區」的劃定、管理、管制之依據,但海委會並未將「垂釣漁具的釣餌、釣鉤」限制,以及「海龜出沒入熱點的禁止垂釣區限制」納入管制事項,好讓地方政府在公告垂釣區時應具體規範釣客行為,以減少假餌或釣鉤因意外脫落,成為海廢或讓海龜傷亡的「凶器」。

 

本會呼籲

中央和地方主管機關應更積極從源頭減少海龜受到魚鉤誤鉤等傷害。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身為海洋保育類動物主管機關,應正視問題源頭 :

1.盡速修訂《友善釣魚場域管理要點》的垂釣區管制事項,納入

  • 海龜出沒熱點應限制垂釣行為
  • 禁止使用有倒鉤的魚鉤或假餌,以保護野生動物。

2.研究並發展、推動友善漁具,從源頭解決問題,阻止更多海龜傷亡 !

 

一起行動,要求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從源頭規範釣魚行為,減少傷害!

 

 

 

假餌是什麼?

假餌又稱作「路亞」或「路亞餌」,是一種人造仿生魚餌,假餌是透過模擬餌料生物的型態、泳姿,來引誘掠食性生物咬餌。

假餌上的魚鉤有「三叉勾」和「單鉤」,兩種應用的假餌類型各有不同,其中較難取下的三叉鉤,較常使用於偏浮水的假餌;而單鉤本身又分為有無倒鉤兩種,有倒鉤的傷害性比較高,魚不容易掙脫,後者相反。

 

 

圖片來源:半島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