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雞年最好的「安太歲」方式──解放蛋雞!

2017.02.03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line

作者/ 陳玉敏

落跑「咕咕雞」

沒有人知道,「咕咕」是怎麼從運雞車上掉下來的?牠就這樣掉到接近河濱公園的馬路上,還好沒有來車。命大的牠沒有驚愣太久,立馬做了判斷似的,轉身便向公園入口快步走去……。騎車在運雞車後目睹一切的同事緊隨其後,一把將牠抱起。辦公室就此多了一隻收養動物──一隻公雞。

考量雞是社群性動物,為了維護「咕咕」的動物福利,一週後,同事們決定到當時還未禁宰活禽的傳統市場,買一隻母雞回來與牠作伴。

我們抱著紙箱,站在市場現宰活禽的攤位,看著好幾隻雞擠在窄小的籠子裡,心情十分複雜的選了一隻最孱弱瘦小、雞冠完全塌斜,幾乎已奄奄一息的母雞。一旁的顧客也同時選了一隻雞,老闆伸手入籠將兩隻雞單腿倒吊抓起時,所有的雞都驚恐的叫了起來。我們才將母雞安置在紙箱,她的同伴已瞬間被割喉放血,在掙扎顫抖中痛苦的失去生命。

「咕咕」的夥伴叫「菲菲」。「菲菲」一直休養了月餘,才慢慢恢復生氣,像隻「雞」的樣子。每天早上,同事會帶牠們外出到辦公室旁的大草地散步、啄食。有時工作太忙,大夥忙著趕工沒能帶牠們出去,咕咕便會不斷「嘀嘀咕咕」,甚至放聲啼叫,並以嘴鍥而不捨的敲門以示「抗議」,直到我們付諸行動。
 
咕咕和菲菲每天都要到花園裡散步。

洗澡了!雞

當時我們辦公室位在山邊,有一個小小的後院,後院圍牆有四尺高,辦公室同事一致認為,絕對可以圍住從不知飛翔滋味的兩隻「飼料雞」。然而,就在第三天早上,當我抵達辦公室打開後門要餵飼牠們時,竟見「咕咕」高高站在圍牆上引吭長啼,見我們拿來高椅要抱牠下來,牠即刻張翅飛躍而下,安全著地,彷彿要提醒我們,牠的祖先是禽鳥!

炎熱的夏天,我們在後院倒滿了沙,兩隻雞每天都花許多時間「洗沙浴」。牠們用爪將沙扒出坑洞,然後整隻雞蹲進坑裡,踢動腳爪、揮舞翅羽,將沙均勻地撥到身上,撒在羽毛和皮膚之間,使皮膚上的油脂、皮屑、污物與沙和在一起,然後下豎羽毛、收縮毛肌,再猛然抖動全身,沙與污物就一同被甩了出去。牠們時常洗到欲罷不能,甚至出現雞爪朝上、翻身躺在沙裡的畫面。這樣的洗浴、去污工作,對雞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天性」!就猶如貓渴望能自由舔舐、理毛一般。
洗沙浴,藉以除身上的汙垢,對雞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天性」!

母雞產蛋,猶如女性分娩

約莫兩個月安適自在的生活後,有天早上我們發現「菲菲」開始長時間蹲踞巢中,一會兒又聽到她密集的發出「喀喀」叫聲,大夥以為她發生什麼意外,衝到後院一看,竟是一顆溫熱的蛋在巢裡!

此後,每當「菲菲」準備要產蛋時,都會回到我們為她準備的巢裡,她甚至自己啄來更多枝葉、紙片,重新佈置她自己滿意的巢。英國一份科學研究指出:準備要產蛋的母雞,就像人類女性的分娩一樣,會想要找一個隱密安全的地方築巢與產蛋。為了找到並佈置好安全的巢,母雞寧可放棄自己的飲食、不吃不喝。此為母雞一生裡,十分重要的「就巢」行為。

母雞每天都會到同一個巢穴產蛋,等到累積了一窩蛋後,就會開始長時間蹲在巢裡「藾菢(孵蛋)」,直到小雞出生,藾菢行為才會結束。這樣的行為是每一隻母雞的自然天性,不管是被飼養在「格子籠」裡或是「平飼」、「放牧」的母雞,牠們都有強烈的就巢渴望。

飼養菲菲的期間,我們每觀察她的就巢產蛋行為,看著她十分辛苦的才能將蛋產下,便想到台灣每年在養的3千多萬隻蛋雞,一輩子被關在窄小的「格子籠」裡,終身在毫無隱蔽的空間、同籠雞隻終日不斷的互相踩踏下,迫不得以只能痛苦下蛋的處境。
母雞會想要找一個隱密安全的地方築巢與產蛋。甚至為了築巢,寧可放棄自己的飲食、不吃不喝。

從解放黑奴到解放蛋雞

1999年6月15日,歐盟通過一項影響每年數十億產蛋母雞命運的「蛋雞福利指令」,要求各會員國於2012年廢除「蛋雞格子籠飼養系統」(battery cages,以格子狀排列和層層疊疊的雞籠得名)。可以說是全球動保人士「解放蛋雞」運動的重要里程碑,儘管此禁令仍允許豐富籠(enriched cages)可以繼續使用[1]

如同所有的社會運動,這個指令的通過,涉及複雜的社會、經濟和政治議題。而1964年在英國出版,由露絲哈里遜(Ruth Harrison)所著的《動物機器》一書,無疑是整個運動的濫觴。她首度使用工廠化畜牧(factory farming)一詞來形容集約畜牧,向英國大眾揭露蛋雞、小肉牛和母豬飼養的真相,提醒世人關切農場動物的需求與福利,在英國、歐洲引發廣大迴響。人們開始注意到「飲食」背後的動物痛苦。

為了回應哈里遜及不斷高漲關切的民意訴求,英國政府成立「布蘭貝爾委員會」(the Brambell Committee)展開調查,於1965年發表報告,認為所有農場動物都應該能夠擁有行住坐臥、整理毛髮、伸展四肢的自由。1968年英國通過「農業(雜項規定)法」(the Agriculture〈Miscellaneous Provisions〉Act),並設置獨立的諮詢機構「農場動物福利委員會」(FAWC)。

此農場動物也應享有一定程度行動自由的概念,在25年後由FAWC發展成為「動物福利五大自由」,進而被認為應該普遍適用於所有人工圈養、管理的動物。此「動物福利五大自由」不僅「解放」了蛋雞,甚至對「農場動物福利」和整個「動物保護」運動帶來關鍵的影響。
被關在籠子裡的雞,完全沒有活動空間。

全球第一個投入農場動物福利運動的團體

二次大戰後,彼得羅伯茲(Peter Roberts)與妻子Anna經營酪農場。當他們聽說有一種從美國進口的新型飼養系統,可以將動物關進工廠裡,以「集約方式」養雞時,他們認為戰後農業的發展已經走上錯誤的方向。他將自己的想法投書到媒體,引起廣大迴響。接著他跟當時主要的動保團體聯絡,請他們發起抗議反對將蛋雞養在「格子籠」(battery cage)裡,卻遭拒絕。絕望的他後來接受一位律師朋友的建議,自己創立組織來推動善待農場動物運動。

1967年彼得羅伯茲(Peter Roberts)創辦世界慈善農業組織(CIWF)並任執行長。CIWF是世界上第一個全心投入農場動物福利運動的團體,羅伯茲的許多成就之一,就是促使歐盟正式「認定」動物是有情識的生命(sentient beings)。

起初,英國農漁食品部(MAFF)對於羅伯茲一波又一波為農場動物請命的行動當作是「天真的玩笑」(benign amusement)。但羅伯茲的抗爭行動,真實的觸動了公眾的心弦,因為無數的民眾早已受到露絲哈理遜的書《動物機器》所啟發。

此後羅伯茲結束農場的經營,全心率領一小群非常投入的團隊,開始展開為農場動物爭取福利的行動。1984年他發現一個教會經營的農場,以木箱飼養了650隻「小肉牛」,不僅頸部被以鐵鍊鎖住,小牛更是終生「只能站立與坐下」。羅伯茲將教會告上法院,罪名是虐待動物。此案引發媒體大量關注,當地教會被迫換地做彌撒,主教也被抗議。雖然後來官司沒告成,但羅伯茲於回憶中寫道:官司雖然輸了,卻為贏得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也就是公眾意識,還有消費選擇與抵制行動。

幾個月後,英國農漁食品部官員在一個研討會上宣布禁止以箱養方式飼養「小肉牛」,該項禁令在1990年入法,成為CIWF的首捷。1990年開始,CIWF發起會員遊說國會議員提案,禁止將懷孕母豬關在幾乎動彈不得的「狹欄」裡。9年後,1999年英國正式立法廢除「母豬狹欄」。然而,不論是「蛋雞格子籠」還是「母豬狹欄」等,目前都還是台灣畜牧業裡,飼養管理的主要設施,是不折不扣虐待動物的畜牧生產系統。
母豬從受孕到分娩前,都被關在狹欄裡,連轉身都有困難。

歐盟議會認定:動物是「有情識的生命」

1988年,由於注意到歐盟法令中沒有「動物福利」這個概念,只將動物視為物品(goods)或產品(products),CIWF發起泛歐盟的請願行動。1994年歐洲議會接受該項請願。3年後,歐盟部長會議同意將一份動物保護計畫納入「阿姆斯特丹條約」,該文件認知動物是「有情識的生命」,其「需求」與「福利」必須立法予以保護。

1999年1月歐盟議會(The European Parliament)投票通過「指令」,明文規定歐盟境內於2012年起,禁止以「格子籠」飼養蛋雞,並規定包括「豐富籠」在內的替代飼養系統應具備哪些基本條件。但該指令仍須由歐盟各國部長組成的「歐盟理事會」通過。

基於種種原因,動物福利法案通常比較不受南方國家青睞,包括義大利在內。因此為了確保南方國家不會在最後關頭反對,致使功虧一簣,CIWF義大利分部的負責人發起絕食行動,義大利政府後來在5月20日宣布支持歐盟議會通過的指令。最後,歐盟部長會議於6月15日以13票通過廢除「格子籠飼養蛋雞禁令」(其中奧地利投下反對票是因為認為法案還不夠好,而西班牙則是棄權)。歐盟「解放蛋雞」運動,為農場動物爭取該有的福利與尊嚴,攻下第一個灘頭堡。

台灣的籠中「鳥」 何時才能獲得解放?

1995年,我剛踏入動物保護運動,受邀編輯當時被西方喻為「動物保護聖經」的《動物解放》一書。在我過往曾擔任7年文字編輯工作的歷程裡,我不曾以2周的時間就將一本書編輯完畢。原因是該書引領我踏入一個我不曾想像過的真實世界,我受到極大的震撼。讓我抱著使命感,不眠不休的一邊掉淚一邊將書迅速編輯完成。

在該書的第三章〈工廠化農場的悲慘世界〉裡,描述蛋雞處境的小標是:「蛋雞──格子籠裡歇斯底里的幽靈」。其中有一段文字如下:

不能築巢,不能在巢中產蛋,是母雞另一個挫折來源。康拉德.勞倫茲曾說,格子籠的產蛋過程是母雞最慘痛的折磨:

「任何對動物有一點點瞭解的人,看到籠中的雞如何一再地徒然趴到同籠的雞腹下想要找個遮蔽,心都會為之撕痛。在籠中的環境下,母雞一定是盡量能把蛋留在肚子裡多久就留多久。它們不願在眾雞環伺之下生蛋,一定就像文明人不願在眾人面前大便一樣嚴重。」

勞倫茲的看法由另一項研究作了支持,那便是母雞會克服越來越艱困的障礙以便能接近可以築巢的盒子。它們想在巢裡下蛋的動機非常強,強得像餓了20個小時後找尋食物一樣要找尋巢箱。……

曾有兩位科學家觀察自出生就被關在籠子裡半年之久的母雞,當母雞們剛從籠子裡被解放出來,10分鐘內,就有一半以上的雞將翅膀張開揮舞,這是在籠裡的牠們,完全無法享有展現自然天性與行為的自由!

我們的每一次購買行為,都在決定我們身處世界的運作系統,以及我們的未來。終身遭到囚禁、完全無法展現自然天性與行為的母雞,在身心極度不健康狀況下所生產的蛋,代價絕對不會只有雞的痛苦。畜牧業抗生素的濫用、藥物殘留、水源泥土污染、人畜共通疾病的變異……等,都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生命,得共同承受的果。
希望有一天,台灣也能因為消費意識的覺醒,將蛋雞從格子籠裡解放出來!

購買友善生產的雞蛋,讓蛋雞獲得解放

在台灣動保組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的推動下,台灣從100%都是格子籠蛋雞的生產系統,進展到已有10%以平飼、放牧或是豐富籠的友善生產系統。而整個歐盟得以落實「禁止格子籠飼養蛋雞」禁令,靠的便是消費意識的覺醒。

華人世界裡每逢歲時交替,許多人會到廟裡「安太歲」以求消災祈福。災就是痛苦,福就是生命品質。今年是雞年,讓我們以行動支持、購買「友善生產」的雞蛋,解放蛋雞的痛苦,祈求一切生命都能自在平安,當是最好的「安太歲」方式。就從今天起,拒絕購買「格子籠」雞蛋,只吃包裝盒上印有「放牧、平飼、豐富籠」生產的好蛋吧!


[1] 豐富籠(enriched cages)仍然是以格子狀排列的層疊雞籠,但與傳統格子籠比起來,雞隻活動空間的面積和高度增加,且有可供蛋雞可以使用的棲架、巢箱和抓爬區域。但由於仍是以籠子飼養,多數動保團體仍未將「豐富籠」視為可以替代格子籠的方案。

/原文刊登於 獨立評論@天下

延伸閱讀:蛋雞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