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高雄市教育局推展「校園動物學伴關注與學習計劃」第三階段 執行報告

2010.12.20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line

一、緣由:

因應校園霸凌及學生虐待動物等事件,高雄市教育局邀請本會參與數次跨校教師座談,瞭解三級學校(國小、國中、高中職)中,常會發生的人與動物互動問題、師生通常會採取的因應方式或無法解決的困擾。涵蓋的面向涉及經濟動物(營養午餐)、野生動物(鳥、彌猴、蝴蝶、鍬形蟲等)、同伴動物(魚、狗、貓、兔子、寵物鼠等)。而犬貓等同伴動物,是其中最有機會能進一步與高關懷學生發展和諧互動,甚至運用於輔導、諮商、動物治療的「學伴」!

教育局曾於96年推動校園愛心犬活動,共有五所國中申請加入。本計畫遂於98年中先到這五所愛心犬學校實地訪查。訪查發現人與動物互動對於法治、人權、資訊、環境教育等各項議題亦有影響,影響的對象涵蓋一般生、高關懷群學生、老師與家長。而過程中,這些互動經驗、師生的每一項行為選擇、其造成的影響與改變,都可說是「生命教育」的範疇。

不過要能徹底落實並不容易,首要困難在於,「愛心犬」往往只淪為少數人的責任與承擔,多數人不知情、不參與,無法形成一項制度,甚或進而發展成為生命教育的一環!

制度的建構必須透過公民參與(參與民主),本計畫遂於98年底與「鼎金國中」合作辦理「校園公民論壇」,並邀請家長、老師、學生、外校成員等自由報名參加。透過論壇前、後完整的資訊公開,讓校園如同小型民主社會,每個人都能參與「校園公共政策」型塑的過程。

該次公民論壇透過各方意見陳述與相互對話,得出初步「共識」,如下:

(1)不是要求學校養狗,而是推動生命、責任、民主教育。

(2)不是要求訂出政策,而是過程中的公民參與,意即以法治取代人治。

(3)任何制度都是「與時俱進、不斷修正的過程」,而過程中要有對話的機制。

(4)成立諮詢或評估小組,以進一步討論關於制度、規範、經費等相關細項,必要時繼續公民論壇。

本計畫第三階段係延續上述工作,於本(99)年12月8日辦理綜合座談(附表一),以鼎金國中的經驗延伸討論,並開放讓其他學校的師生、家長、乃至於校外關心此議題者參與。續於12月15日辦理體驗學習(附表二),安排分組討論、參訪獸醫院與收容所等活動。目的在於認識犬貓等同伴動物的生命與社會互動議題,包括動物需求與福利、寵物交易、飼主責任、獸醫專業與倫理及流浪動物處置等環節。

二、目的:

1.延續高雄市各級學校推展「動物倫理融入生命教育」實施計畫,建立人、動物、環境合諧互動的「友善校園」。

2.從師生對話、共同發展校園動物學伴制度的過程中,嘗試、練習「公民參與公共政策討論」的實際作法。

3.促進校園動物成為生命教育的「活教材」,扭轉其為「校園問題」,或「貓狗小事」的刻板印象。

閱讀報告全文